南京歷代風水傳說典故

南京歷代風水傳說典故

南京歷代風水傳說典故

南京的西面有座石頭城,故址在今南京市清涼山,像一個蹲着的老虎,東面有鐘山,像盤曲的卧龍。所以,歷來的人們稱南京為“虎踞龍盤”。這個稱呼由來已久,據晉代張勃的《吳錄》,劉備派遣諸葛亮到南京,諸葛亮嘆道:“鐘山龍盤,石頭虎踞,此帝王之宅。”北周庚信在《哀江南賦》云:“昔之虎踞龍盤,加以黃旗紫氣。”唐代劉知幾在《史通?書志》解釋說:“虎踞龍盤,帝王表其尊極。”唐代李白在《永王東巡歌》云:“龍蟠虎踞帝王州,帝子金陵訪古丘。”可見,“虎踞龍盤”一詞已為人們認同。

南京先後有不少王朝和政權在此建都。三國的東吳以及後來的東晉、宋、齊、梁、陳連續在此建都,史稱六朝古都。以後,南唐、明朝、太平天國辛亥革命、蔣介石國民政府都在此建都。

南京的名稱多有變化,戰國時楚置金陵邑,秦稱秣陵,東吳稱建業,晉及南朝稱建康。明稱南京,南唐和清朝稱江寧府,太平天國稱天京。

南京地勢險要,四周是山,北高南低,易守不易攻。西邊有秦淮河入江,沿江多山磯。從西南往東北有石頭山、馬鞍山、四望山、盧龍山、幕府山,東北有寧鎮山脈的最高峰鐘山,北邊有富貴山、覆舟山、雞籠山,南邊有長命州、張公州、白鷺州等沙州形成夾江,這些天然屏障拱衛着南京,使得歷代統治者都很看中這塊寶地。

不僅如此,南京還處在經濟發達和交通便利大環境中,東南的太湖平原和錢塘江流域是資源豐富的糧倉,形成了很好的經濟基礎。沿江可上溯到九江、武漢,沿江下行可到上海,加上秦淮河與太湖水系,使得南京四通八達。

據說,早在公元前333年,楚威王滅越,在今清涼山築城,又埋金以壓王氣。

元末朱元璋起兵,儒士馮國用、陶安、葉兌紛紛主張取南京而定天下。《明史?馮國用傳》記載馮對朱元璋說:“金陵龍蟠虎踞,帝王之都,先拔之以為根本。”朱元璋曾命儒士為鐘山賦詩,鄧伯言云:“鰲足立四極,鐘山一蟠龍。”這是一句極贊南京有帝王之氣的詩,朱元璋拍案大聲叫絕,鄧伯言以為太祖發怒了,嚇得半死。

朱元璋聽從了儒士的建議,由劉基等人相地,精心營建南京。《明實錄》卷21記載元至正二十六年(1366)年,朱元璋修築城牆和宮殿的情況:“八月,庚戌朔,拓建康城。初,建康舊城西北控大江,東進白下門外,距鐘山既闊遠,而舊在城中,因元南台為宮,稍卑隘。上乃命劉基等卜地定,作新宮於鐘山之陽,在舊城樂白下門之外二里許,故增築新城,東北盡鐘山之趾,延亘周回凡五十餘里。規制雄壯,盡據山川勝焉。”

明代的封建文人認為,天下能夠作為帝王之都的地形不過兩處,一是南京,一是北京。《日下舊聞考》引明代《楊文敏集》云:“天下山川形勢,雄偉壯麗,可為京都者,莫逾金陵。至若地勢寬厚,關塞險固,總扼中原之夷曠者,又莫過燕薊。雖雲長安有崤函之固,洛邑為天下之中,要之帝王都會,為億萬年太平悠久之基,莫金陵、燕薊若也。”所以,明代一直有建都北京還是建都南京之爭,明成祖後來終於遷都北京,但仍在南京留下了一套中央機構,負責南方事務。

太平天國也存在定都北京還是定都南京之爭。洪秀全執意定都南京,認為南京地連三楚,勢控三江,群山屏圍,長江襟帶,鍾阜有龍蟠之像,石城有虎踞之形。1853年,太平天國定都南京,1864年又被湘軍攻陷,農民革命慘遭失敗。許多史學工作都認為太平天國不應當定都南京,而應當銳意北伐,直取北京,奪取全國勝利。定都太早,只能使革命意志衰退。

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
傳說故事相关内容
免費起名測名
情侶愛情配對
線上算命查詢
線上黃歷查詢
號碼吉凶測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