董永傳說:七仙女的傳說

董永傳說:七仙女的傳說

董永傳說:七仙女的傳說

七仙女是人,不是神,是土生土長的懷縣下凡村人。她爹名叫張老田,原是個身材0魁梧、膀大腰圓、武藝高強的莊稼漢。她娘叫王婉容,採桑養蠶,繅絲織絹,是把“神手”(即又快又好的本地語)。夫妻倆年過四旬,只生有七個女兒。七個女兒在母親的教導下,個個也都是織絹能手,尤其是最小的七女兒,模樣長得比姐姐們還鮮艷照人,爹娘給她起名叫七鮮。七鮮從小就心靈手巧,母親稍微指點,織羅(粗絹)、縑(細絹)、綢(薄而軟)、絹(簿)、緞(厚密)都很得手。尤其是織綾(一面光而薄),織得比母親還出色。她能織成一面光滑如鏡,另一面織成花鳥草蟲,周圍的婦女們見了,個個都驚嘆不已。 張七鮮是家中最小的寶貝疙瘩,爹娘很嬌慣她,使她從小就養成了任性的別脾氣。六個姐姐都女兒態十足,唯有七鮮是女人身男兒心,好說好笑,性格開朗,大膽潑辣,敢作敢為。有時爹娘對她的“使小性”也哭笑不得,拿她沒辦法。 張七鮮十六歲那年,聽說離她家二十來里的大董村裡出了個大孝子名叫董永,自幼喪母,事父至孝,方圓百里,遍傳美名,年齡也比自己不大多少,長得十分英俊,心裡暗暗傾慕不已。 張老田一家拼死拼活,男耕女織,一年四季,難求溫飽。遇上旱災顆粒無收,官府照樣橫徵暴斂,張老田一怒之下打傷了征糧的衙役。官逼民反,為逃鎖拿,領着全家連夜上了太行山上雲台山一帶。後來聯絡附近走投無路的窮苦百姓,佔山為王。他劫富濟貧,替天行道,行俠仗義,深得懷川一帶窮苦百姓愛戴,被窮苦百姓尊稱為“老田爺”。老田爺的老婆王婉容心腸可好啦,深知窮人家的苦難,只要一聽說哪個窮人家過不去,就會親自送些錢糧,時間長了,山下百姓都尊稱她為“王母”。 張七鮮隨父上雲台山後,雖然看到雲台山上山清水秀,風景秀麗,但她在平川住慣了,對山上的生活很不習慣,很懷念住在平川上的那些日子。張七鮮心裡裝着董永,有時晚上一合眼,眼前就會浮現出一個年輕英俊的董永形象,樣子雖有些模糊,但渾身卻感到熱乎乎的,久久不能入睡。她時時打聽着有關董永的消息,真想能和董永在一起過上快樂的日子。在張七鮮剛剛十八歲的那年春天,她又聽到了有關董永的傳言,說是董父病重,耗盡家資,債台高築,董父病故,董永賣身葬父,正在家守孝,準備到傅村傅財主家扛長工頂債。張七鮮聽了很是心痛,禁不住淚流滿面,急得渾身冒火,恨不得一步就到董永跟前,為董永分擔苦難。依張七鮮的個性,她誰也沒有告訴,就在下半夜悄悄下了雲台山,她一邊打聽一邊急走,經山陽(今焦作)到懷縣(今武陟),從北往南,徒步走來,走到“下凡”村東大沙丘(後人稱其為落仙台),七鮮走累了,就在此歇了歇。他向村裡婦女打聽,正好一個媳婦是小董村出嫁的閨女,剛從娘家回來。她對七鮮說:“你想找董永,恰好董永已守完了孝,今天準備到傅村去扛長工還債。你不必到小董去了,你朝南走不遠就是大凡村,村南有棵大槐樹,到那兒准能截住他。” 張七鮮急急趕路,到大凡村東大槐樹下等了很久,才看到一個二十歲左右的青年人背個包袱走了過來。她問明這個青年就是她日思夜想的心中偶像董永時,渾身的勞累一掃而光,當張七鮮看到董永如此英俊漂亮、忠厚老實時,心裡高興極了。於是就大起膽子主動挑逗他,要和董永成親。董永說:“我窮得不能再窮了,無法葬父,借了傅財主一萬錢,現在要去傅村扛長工頂債,咋能娶你?”七鮮說:“我不怕窮,自願跟你結成夫妻,願和你一道去傅村打工還債。”董永還是不願意,生怕連累她,就說:“無媒無證的,咱咋能成親。”七鮮說:“這還不好辦,我一會兒就給你尋兩個。”張七鮮立即跑到村裡面,央求婦女們給她當媒人,婦女們看她沒有老人跟着,閨女家自己央媒人,覺得不合當時規矩,生怕以後有麻煩,誰也不敢給她當媒人。這下可把七鮮急壞了,最後終於碰到了一個耳朵有點背的白鬍子老爺爺,拄着拐杖一步一晃地向她走來,七鮮趕緊求助,老爺爺好容易聽懂了七鮮的意思,也說不敢當。七鮮說:“你若怕以後找你麻煩,不露面也行,只需要藏在大槐樹樹窟窿里,我高聲說話,你就高喊一個‘中’”。說罷掏出一把鐵錢交給了老爺爺。老爺爺盛情難卻,也是個熱心腸,答應按七鮮的話去做。他隱身在大槐樹北面的樹洞里,董永看不見。張七鮮回到大槐樹南面和董永說:“媒人我找來了,就是這個大槐樹。”董永說:“槐樹不會開口講話,咋能當媒人,凈玩笑話。”七鮮說:“若不能開口講話,你走你的,我走我的;若能開口講話,你就得和我拜天地成親。”董永覺得根本不可能,就順口答應說:“中。”張七鮮對着大槐樹高喊:“你當媒人中不中?”老爺爺一聽,趕緊喊:“中!”七鮮又喊:“俺倆拜天地中不中?”老爺爺使勁喊:“中!”這情景把董永驚呆了,弄懵了,沒等腦子反應過來,就被七鮮拉着跪下,在樹前拜了天地。 看着張七鮮拉着董永遠去的背影,老爺爺從大槐樹樹窟窿里走了出來,捋了捋白花花的鬍子,笑了。 張七鮮跟着董永到了傅村傅財主家。傅財主問董永:“說好是你一個人來,咋又帶來一個?”董永說:“這是我的妻子,兩個人給你幹活,頂債更快些。”傅財主問:“她會幹啥?”七鮮搶着回答:“我會織綾羅綢緞。”傅財主不相信地說:“正好官府要我交納一百匹皇綾,你若是內行,就會知道織綾最難,要求一面光滑,一面得有各種花樣,你若能完成,解了我大難,借的錢全免,立即讓您夫妻回家。”張七鮮藝高人膽大,立即要求傅財主簽下了合約。 當時,“神手織家兒”(即最快的織者)不包括打穗兒(裝梭里用作緯絲),腳手不歇,一天一個兒,一個兒即指一匹,一匹長三丈。張七鮮自己理絲,自己打穗兒,一個人織綾,正好一百天織出了一百匹皇綾,傅財主和內行者一同驗過,挑不出毛病,全部合格,那質量連驗收者也感到佩服。傅財主無話可說,只好遵守承諾,放夫妻二人回家。 夫妻二人象飛出了籠子的鳥兒,心中非常高興,感覺幸福生活在向他們招手。不料樂極生悲,當他們走到大槐樹下歇息時,正好碰上了從雲台山上下來尋找張七鮮的兵將,原來當張老田老倆口發覺七女兒突然失蹤后,老倆口互相埋怨,老頭子心頭煩惱,老婆子經常啼哭,整夜整夜睡不着覺。張老田打發好幾班人到處訪查,訪查三個多月了,也沒個結果。有誰知踏破鐵鞋無處尋,得來全不費功夫,想不到在此碰見了張七鮮。這幾個人不顧董永苦苦哀求,也不管張七鮮如何反抗,不由分說把張七鮮強行押送到了雲台山上。那些押送七鮮的兵將們哄她說:“您娘老憂你,整夜哭,你叫你娘見見面,還放你下山。” 誰知七鮮上了大當,一到山寨就被她爹關起來了,再也不準出來。張七鮮身懷有孕,一到五個月就捂不住了。她娘知道了,害怕讓她爹知道了打死她,她娘就想方設法把她隔離了起來不讓她爹見到。好不容易熬到了十個月,瓜熟蒂落,張七鮮生下了一個白白胖胖、粉雕玉琢的兒子,張七鮮給兒子起名叫琢兒,她娘害怕走漏風聲,剛過滿月,就暗地差人把小孩送到大董讓董永自己撫養。張老田很想叫張七鮮就近在山寨招親,就找了好幾個很不錯的小夥子向七鮮求婚,但七鮮卻心裡一直只有董永,絲毫不為所動。 張七鮮被關了三年,痴心不改。她爹娘啥招都用遍了,也不見效。張七鮮對她娘說:“每當我想起董永和嬌兒,活着比死了還難受。乾脆讓我死了算了,也免得您二老生氣。”從此不吃不喝,開始絕食,只求速死。這下子可真把她娘嚇壞了,她娘哭着對七鮮說:“娘是為你好,生怕你過不好,你若真想跳坑,可別怨你娘不管你。”她娘感到了七女兒和董永棒打不開,又生了孩子,跟他就跟他吧,總比死了強。於是就說服張老田,放張七鮮下了山。張七鮮帶着娘暗地陪嫁給她的銀子和從雲台山上採下的草藥,回到了董永和兒子的身邊,從此過上了合家團圓、兒女成行的幸福生活,被同齡人尊稱為張七姐。後來,夫妻倆行醫,為人行善,深得百姓愛戴。夫妻倆死後葬在大董村南(今小董村南),墳墓至今仍在。 董永被封為孝廉后,董永和張七鮮的愛情故事也隨之廣為流傳。流傳的原因,一是統治者的需要,宣傳只要安窮認命、守孝道,就會感動上天,得到好處,是個精神麻醉。二是百姓的需要,圖個精神勝利,你看,我行動上反抗不成,我編個傳說,精神上反抗你,我實際上得不到的東西,我在傳說故事上能得到。兩者結合起來,加速了這個極普通的愛情故事的神化和流傳,越傳越神化,越傳離現實越遠。在傳說中,張七鮮逐漸演變成了七仙女,她爹老田爺也變成了“老天爺”,她娘王母也變成了王母娘娘,六個姐姐也跟着她變成了仙女,聾老頭被美化成了土地公公,大槐樹也會開口講話了,傅財主被升格為傅員外(員外在漢代沒有,到六朝才有此稱呼)。只有董永一個人不被神化,因為他成了窮苦人的代表和化身。下封成了下凡,大樊成了大凡,大沙丘成了落仙台,雲台山成了天宮,連地名也被神化了起來。據說雲台山上留有老田爺的山寨遺址,一個山峰形同仙女被說成了七仙女的化身。從雲台山——山陽——下凡——大凡——大槐樹——傅村——小董,被後人稱其為仙女路。 直到今天,武陟縣的許多民俗還被說成是與董永和七仙女有關;一是“七”同“巧”,說七仙女最巧。男人門喝酒猜枚把“七”說成“巧”;武陟人盛行過“七巧節”,千百年來,每年七月七日晚上,所有的年輕女人帶着平時自己用的針線、剪刀、繡花針、織布梭、菜刀、飯勺之類,齊聚一起祭拜七仙女,求七巧(即紡、織、鉸、做、綉、飯、菜等七個方面技巧),年輕女人們一面緬懷七仙女,一面交流提高七個方面的技巧,把這個晚上過成了自己的盛大節日。二是過去女人們都<

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
傳說故事相关内容
免費起名測名
情侶愛情配對
線上算命查詢
線上黃歷查詢
號碼吉凶測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