譙姓的來源 怎麼取名好聽
譙姓的來源
一、來源有二。
1、源於姬姓。
出自西周初期召公姬奭之子盛的封地,屬於以國名為氏。
譙姓起源,可上溯到五千年前的皇帝時代。黃帝,姓姬名軒轅。古代五帝時期的二十二姓周召公姬奭中的姬姓,下分譙氏、孟氏、孫氏等?姬姓始祖源於五帝時的帝嚳的後裔。在堯舜時代做過農官。後世尊稱後稷。上古時期周朝的周天子--周文王姬昌,即是後稷的子孫。這就是譙姓最古老的源頭?周朝姬姓王室的召公姬奭,是周文王姬昌之子,是周朝著名政治家,曾輔佐周武王滅商,支持周公東征平亂。深受倚重。其中一子姬盛封於譙者,為譙侯。譙侯之子孫以邑為氏,則為譙氏。譙,今安徽亳州。
出自周文王第十三子姬振嶧的封地,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。
據史籍《元和姓纂》、《通志·氏族略·以邑為氏》記載,周文王第十三子姬振嶧被封於曹邑(今山東定陶),伯爵,他建立了曹國,史稱曹伯。曹伯的後裔子孫世代為曹國君主、卿大夫,形成了曹氏一族。
2、源於地名,出自遠古時期譙明之山,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。
譙明山,在典籍《山海經》中記載:“譙明之山,譙水出焉,西流注於河。”譙明山在今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。傳說中,譙明山乃譙水之源,往北匯入黃河。在遠古時期多有奇禽異獸,古籍中說:“譙明之山有獸,狀如貆,赤毫,曰孟槐。何羅魚出譙明山譙水中,聲如吠犬,食之的已癰……”這“何羅魚”大概就是大鯢,俗稱娃娃魚,“食之已癰”就是食之味道鮮美之極,還可以消除癰疽腫毒的意思,今已無。譙明山是古代東夷民族的棲息、發源地之一,其時有古老的譙明氏族。
二、遷徙分佈,聚集地
譙氏或是一個古老的漢族姓氏,但人口總數在中國的大陸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,在台灣省也名列第七百零八位,望出北海郡、巴郡、巴西郡、譙郡。譙姓在《百家姓》中,雖不是一個大戶人家。但時下在陝西省西鄉縣可算得上旺族之一,尤其是西鄉的洋河、馬家灣兩地號稱“譙半河”。還有四川南充、閬中兩地算得上人丁興旺。從全國範圍來說,除陝西、四川之外,安徽、浙江、雲南、貴州、新疆和甘肅等都有譙姓的足跡。
譙姓的出現,最早可以上推到三千年前。根據《姓氏考略》記載,譙姓是出身於上古周朝時周天子的姬姓王室。譙姓的始祖是周朝初年與周公旦同負賢名的召公姬奭。他的子孫世代為曹國大夫,其中有一支的采邑受封於譙地,其後世子孫一部分就以采邑作為姓氏;一部分則以地名譙作為自己的姓氏,就形成了後來的譙姓一族。譙氏武帝時已為顯族,初興當在秦治巴蜀間(公元前316-公元前206年)。據《華陽國志·巴志》載,南充國縣有大姓譙氏。譙氏主要集中分佈在現在的南充及閬中等地,原賨人分佈地。
三、郡望堂號
郡望
北海郡:漢朝時期景帝中元二年(癸巳,公元前148年)分齊郡置郡,治所在北海(一說營陵,今山東昌樂),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濰坊、煙台一帶地區。隋、唐兩朝的北海郡即青州,治益都,其時轄地在今濰坊等一帶地區。
巴郡:亦稱巴州,位於四川東北部,大巴山南麓,東臨達州,南接南充,西抵廣元,北連陝西漢中;地貌多為山地和深丘。
巴西郡:即今四川南充。南充是已有建城兩千二百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,四川省八大中心城市之一,川東北中心城市,位於四川盆地東北部嘉陵江中游,是古老嘉陵江畔一顆璀璨的明珠,聞名遐邇的絲綢之鄉,久負盛名的水果之州。
譙國郡:亦稱譙國、譙郡。東漢朝建安年間(公元196~220年),將沛郡分出一部分設置了譙郡,治所在譙縣(今安徽亳州),仍隸屬豫州刺史部所轄之沛郡,其時轄地在今安徽、河南兩省之間的一帶地區。三國時期轄地在今安徽,河南兩省的靈璧縣、蒙城縣、太和縣、鹿邑縣、永城縣間一帶地區。
堂號
北海堂:以望立堂。
巴郡堂:以望立堂,亦稱閬中堂。
巴西堂:以望立堂,亦稱西充堂。
譙國堂:以望立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