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叔姓的來源 怎麼取名好聽

太叔姓的來源 怎麼取名好聽

太叔姓的來源 怎麼取名好聽

太叔姓的來源

一、來源有三。

1、源於出自姬姓,出自春秋時期衛文公姬辟疆三子姬儀之後,屬於以先祖排行稱謂為氏。

春秋時期,衛國國君衛文公姬辟疆(公元前659~前600年在位)的第三個兒子叫姬儀。在古代,嫡系兄弟以“伯、仲、叔、季”為次序來排名,姬儀因排行為老三,所以人稱“叔儀”,又因為他是王族之後,所以世稱太叔儀。

2、源於姬姓,出自春秋時期鄭國國君鄭莊公給其弟的封地,屬於以先祖稱號為氏。

春秋時期,鄭國君主鄭莊公名叫姬寤生(公元前743~前701年在位),封他的弟弟姬段(公子段)在京邑(今河南滎陽),世稱京城太叔。姬寤生、姬段兄弟倆的曾祖父就是著名的周厲王姬胡,周公元年(公元前841年),周王朝發生“國人暴動”,周厲王死於囚所。據史籍《左傳》、《史記》的記載,周宣王繼位,把他的弟弟姬友分封到鎬京附近的鄭(今陝西華縣)。姬友就是姬寤生、姬段兄弟倆的祖父鄭桓公,他當時是周幽王姬宮涅的司徒。

3、源於契丹族,出自宋朝時期遼國宋魏國王耶律·和囉噶之後,屬於以先祖爵號為氏。

耶律·和囉噶,在《遼史》中稱耶律·和魯斡,是遼興宗耶律·宗真的兒子,早年在北宋仁宗趙禎皇祐二年(遼重熙十八年,公元1050年)被遼興宗封為越王。至北宋至和二年(遼道宗耶律·洪基清寧元年,公元1055年)農曆12月晉封為魯國王,遼清寧二年(公元1056年)農曆11月徙封為宋魏國王,領重兵留守遼國皇都上京臨潢府(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部)。

二、遷徙分佈,聚集地

太叔氏複姓是一個多民族、多源流的姓氏群體,在中國的大陸和台灣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,在宋版《百家姓》中排序為第四百二十七位門閥。太叔氏源起皇族姓氏,望族出東平郡。到了秦、漢以後,太叔氏族人便逐漸少見了。

三、郡望堂號

郡望

東平郡:西漢宣帝甘露二年(己巳,公元前52年),改大河郡為東平國。南朝宋改為郡,治所在無鹽(今山東東平)。轄七縣,包括今山東濟寧、東平、汶上、梁山、泰安等地。南北朝時期的北齊廢黜。北宋朝宣和年間(公元1119~1125年)以鄆州為東平府,治所在須城(今山東東平)。明、清兩朝為州。民國時期廢州改為縣。

堂號

東平堂:以望立堂。

明鑒堂:明鑒的意思是象鏡子一樣看得清,看得遠。春秋時期,衛獻公被驅逐出國後,派人與寧喜談判,要求回國,寧喜答應了他。太叔儀說:“寧先生對待國君,還不如下棋的棋子呢。下棋的人如果舉棋不定,就不會勝利,何況你把國君當棋子,今天驅逐他,明天答應他回來,搖擺不定。看來寧先生的敗亡是不可避免的了。”不久後,寧喜果然被殺。人稱太叔儀明鑒。太叔氏因號“明鑒堂”。

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
姓氏起名相关内容
免費起名測名
情侶愛情配對
線上算命查詢
線上黃歷查詢
號碼吉凶測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