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姓的來源 怎麼取名寓意好

通姓的來源 怎麼取名寓意好

通姓的來源 怎麼取名寓意好

通姓的來源

一、來源有五。

1、源於地名,出自春秋時期巴國大夫的封地,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。

春秋時期,古巴國有個大夫受封於通川(今四川達川),他是巴國君主廩君的後裔,時稱“通君”。在其後裔子孫中,有以先祖封邑名稱為姓氏者,稱通氏,世代相傳至今。

2、源於地名,出自春秋時期衛國大夫的封地,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。

春秋時期,衛國有個大夫受封於朝歌之通邑(今河南淇縣北陽鎮)。其後裔子孫遂以先祖封邑名稱為姓氏,稱通氏,世代相傳至今。

3、源於官位

出自漢朝初期大臣蒯徹(蒯通),屬於以先祖名字避難改姓為氏。蒯徹,范陽人,辯才無雙,善於陳說利害,曾為韓信謀士。據傳,東漢末年劉表的謀臣蒯良、蒯越等皆是其後裔。

出自秦、漢時期官爵徹侯,屬於避諱改姓為氏。秦、漢時期,朝廷之上有一種最高的爵位為徹侯,是帝王敕封給臣子的最高爵稱。

出自隋朝時期官吏通守,屬於以官職稱謂漢化為氏。通守,是隋煬帝楊廣在隋大業三年(公元607年)於各郡設置的官位,名義是輔佐太守管理郡內軍民事宜,職位僅次於太守,實際上是隋煬帝派駐各郡監督太守們的督察官。在通守的後裔子孫中,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,稱通氏。

4、源於蒙古族,出自古代官吏通事,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。

蒙古族通事納爾氏,主要源出元朝時期蒙古族官吏稱謂。通事,亦稱通官、通政,源起於三國時期曹魏國的通事郎,隸屬於中書省。

5、源於滿族,屬於漢化改姓為氏。

據史籍《清朝通志·氏族略·滿洲八旗姓》記載:

滿族鄂通氏,亦稱鄂屯氏,源出金國時期女真奧屯氏部落(奧敦氏),滿語為EtungHala,漢義“強盛”,另義“馬槽”,世居鄂通(今黑龍江鶴崗東梧桐河流域),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。後有達斡爾族引為姓氏者。清朝中葉以後,滿族、達斡爾族鄂通氏多冠漢姓為通氏、曹氏、鄂氏等。

二、遷徙分佈,聚集地

通氏是一個多民族、多源流的姓氏群體,通姓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。秦漢時候有一種官職叫作徹候,是一種職位很高的官職。那時候上蔡(今河南省上蔡縣一帶)有一個書生被封為徹候,他的後代以此為榮耀,就以官職名作為姓氏,稱為徹氏。後來到了西漢時候,漢武帝叫劉徹,為了避漢武帝的諱,徹氏的後代就改為“通”姓(因為古代徹和通同意),世代相傳,就形成了今天的通姓。通姓的望族居住在西河(今天的山西省離石縣)。河南省潢川縣也有聚集性分佈(以踅孜鎮最為集中)。

三、郡望堂號

郡望

西河郡:古代該郡所指不一。春秋時期衛國西境沿黃河一帶稱西河,即今浚縣、滑縣等地。戰國時期黃河在今安陽東,故安陽可稱西河,據《史記·仲尼弟子列傳》記載:“子夏居西河教授”是也。魏國時期曾取秦國今陝西黃河沿岸地,置西河郡,則以晉陝間黃河為準,西岸為西河。西漢朝元朔四年(丙辰,公元前125年)置郡,治所在平定(今內蒙古東勝),其時轄地在今陝西、山西兩省之間黃河沿岸一帶地區,並擁有今內蒙古伊克昭盟東部及晉西等地。東漢朝時期移治到離石(今山西離石)。南北朝時期北魏的西河郡,其北部為羌胡所得,僅保有晉西一帶地區,治所在茲氏,即在今山西省離石(今山西汾陽)。唐朝時期亦曾以汾州為西河郡。

堂號

直忠堂:後漢時期的巴肅因為對待朝廷忠誠而聞名。他痛恨宦官敗壞朝廷的風氣,於是與竇武、陳蕃一起密謀株殺宦官。事情敗露後,他被列入黨錮。巴肅於是到縣衙投案自首,縣官佩服他的忠誠,於是要放棄官位和他一起逃亡。巴肅卻對縣官說:“做大臣的,有陰謀就不能隱瞞朝廷,有罪就不應該逃避刑法。”結果他被朝廷判為死罪,慘遭殺害。歷史上將他稱為忠義之臣。

西河堂:以望立堂。

通川堂:巴國君主廩君的後裔封於通川,即今四川達州通川區,引以為氏,後人紀念起源之處,因以立堂。

判官堂:明朝時期的良吏通本仁為山西朔州判官時,有德政,深受到百姓的感念、歌頌,其族人因設判官堂。

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
姓氏起名相关内容
免費起名測名
情侶愛情配對
線上算命查詢
線上黃歷查詢
號碼吉凶測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