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公洞得名
傳說張果老原名張歌郎,從小愛唱山歌,見什麼編什麼,編什麼唱什麼,說他就是唱山歌的祖師。他的老婆也愛編、愛唱山歌,正是天生一對、地生一雙。
有一次,張歌郎在一座觀院里偷吃了道士的人蔘,又偷了他一頭驢子,怕道士找他算帳,就逃在外面,不敢回家。他在外面一天到夜唱歌,雄雞叫就唱,唱到太陽落山,唱了不曉得多少年,成了歌仙了,改名張果老。張果老雖是歌仙,卻越老越不正經,總喜歡唱唱山歌罵罵人,佔佔嘴頭上的便宜。
他老婆以為他總歸不會把家丟掉,就在家等呀,等呀,誰知等來等去等到不到他回家,就帶了女兒去尋夫。尋啊尋,一尋尋到宜興龍山,在龍山腳下住下來。吃飯要緊啊,就開荒種地,自己養活自己。
一日三,兩日四,幾年過去了,女兒長大了,賽過一朵花。
有一回,張果老騎了驢子到龍山,看見一個姑娘在田裡削棉花,長得蠻象樣,歌興上來了,喊驢子停下。就編首山歌唱起來:
"哪家女子哪家花,哪家女子削棉花?哪家女子到我張果老的家,我叫她冬穿綾羅夏穿紗……"
姑娘不理他,低着頭只管削她的棉花。張果老見姑娘不答,越唱越起勁。姑娘聽得臉都紅了,找着鋤頭跑回家來,把這件事告訴她娘。她娘聽了火冒三丈,就對女兒說:"走,娘同你去,你削你的棉花,他要是再唱,娘自有辦法。"
娘妮倆個正要到棉花地去,迎面碰上張果老。娘先躲在旁邊,叫女兒仍舊去削棉花。不識相的張果老真的又唱起那首老調。
姑娘的母親一聽聲音感到奇怪,探頭一細看,果真是他!好不氣啊!大叫一聲:"老畜牲,閉住你的嘴,聽我來唱--你偷吃人蔘變成了鬼,唱出的山歌嘸調門。你偷騎毛驢爛了心肺丟了魂,不曉得今朝自家欺負自家人。從前頭不唱山歌心不暢,今朝我唱唱山歌好傷心。"
張果老一聽,啊呀不好!曉得佔了自家女兒的便宜,羞得滿面通紅,不敢再見老婆女兒的面,趕起驢子就要逃。他老婆眼快手快,搶到前面,牽住韁繩問道:"你的家在哪裡?我娘妮倆要跟你去過好日子呢?"說著就把張果老從驢背上拉了下來。
張果老逼得嘸辦法,下了驢背就逃。他老婆、女兒放了驢子就追。驢子跟慣了張果老,一鬆手也跟着張果老逃。張果老逃了一段路,到了一座山。見山上有個洞,就要緊往洞里一躬,人不見了,驢子也不見了,他老婆和女兒尋不見他,只好回家去。
這個山洞因為是張果老第一個"躬"進去的,所以張躬洞;後來張果老改邪歸正,做了好人,人家尊敬他,就把這個洞叫張公洞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