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宮元旦飲食習俗:喝奶茶進吉祥餑餑

清宮元旦飲食習俗:喝奶茶進吉祥餑餑

清宮元旦飲食習俗:喝奶茶進吉祥餑餑

著名清史專家閻崇年《大故宮》三部曲全部完成。從1月3日起,央視百家講壇連播24天。央視十套百家講壇節目播出時間為:首播每天中午12:45,當日23:50重播。

中國農耕文化重視節令飲食,宮廷亦不例外,圖為清宮月餅模具

宮裡重視過節,除了三大節(元旦、中秋、萬壽)之外,一年四季,不同節令,宮廷都有不同過節飲食。(劉若愚《酌中志》)

元旦節明宮正月初一日,五更起床,飲椒柏酒,吃水點心,就是餃子。餃子里包着錢,圖吃個吉利。明宮還吃“百事大吉盒”,把柿餅、荔枝、桂圓、栗子、紅棗等裝在一個盒裡,大家共食,分享吉祥。後來北京過年吃“雜拌兒”,有人認為是由此而來的。清宮元旦早4時起,皇帝到堂子、奉先殿行禮后,回乾清宮進奶茶,後到西側弘德殿,進吉祥餑餑,就是吃餃子,其中一個餑餑內包小銀錁,放在表面,一口咬住,象徵吉利。

元宵節宋以來有在元宵夜吃煮浮圓子的習俗,所以上元節又稱元宵節。明宮自正月初九起,要逛燈市買燈。十五日,吃元宵。元宵的製法是用核桃仁、白糖、玫瑰為餡,洒水滾糯米細面而成,與現在的元宵相似。清宮在正月十五日前後,帝后、妃嬪等在晚膳中都有“元宵一品”,乾隆帝在南巡路上也是如此。

二月二明宮各宮門撤出所設之彩妝(門神),各家吃油炸黍面棗糕,或吃黍子煎餅,名曰“薰蟲”。是時吃河豚,飲蘆芽湯,以解毒火。

清明節坤寧宮後院及東西六宮,“皆安鞦韆一架”。(《酌中志》卷二十)烙春餅,吃寒食。民間吃香椿芽拌面,柳葉拌豆腐,這也影響到宮廷的飲食。

四月四牡丹盛開過後,即設席賞芍藥花。初八日進不落夾,即用葦葉包糯米,長可三四寸,闊一寸,味與粽子相同。是月內還嘗櫻桃,為本年諸果新味之始。吃筍雞,吃白煮豬肉。又以各樣精肥肉、姜、蔥、蒜,搓如豆粒大小,拌於飯里,以大萵筍葉裹食之,名曰“包兒飯”。四月末,取新麥穗煮熟,剝去芒殼,磨成細條食之,名曰“稔轉兒”,為嘗本年五穀新味之始。

端午節明宮端午時,飲硃砂、雄黃、菖蒲酒,吃粽子,吃加蒜過水麵。夏至后伏日,戴草麻子葉,吃“長命菜”,即馬齒莧。清宮五月初一到初五,帝后、妃嬪等用膳時,都有粽子,並用粽子供神敬祖。

三伏日明宮每年六月初六日吃過水麵,象房到宣武門外洗象。初伏、中伏、末伏日,也吃過水麵。吃銀苗菜,即藕之新嫩根。初伏日造麯,以白面用綠豆黃加料和成曬之。末伏前立秋之日,吃蓮蓬、藕。天啟帝愛吃鮮蓮子湯,又好吃鮮西瓜子,微加鹽焙熟用之。

中秋節明宮自八月初一日起,即有賣月餅者,加以西瓜、藕,互相饋送。西苑也采藕。到中秋節,供月餅瓜果,待月亮上升,焚香之後,大肆飲啖,有時徹夜,始散宴席。中秋蟹肥,用蒲包蒸熟,大家五六成群,攢坐共食,嬉嬉笑笑,自揭臍蓋,細細挑剔,蘸醋蒜以佐酒。或剔蟹胸骨,八路完整如蝴蝶式者,以為最巧。食畢,飲蘇葉湯。另有大石榴,大瑪瑙葡萄,此時剪下,封存缸內,可存到正月,尚鮮甜可口。清宮中秋節,由皇帝拈香行禮,再由后妃等行禮,若在避暑山莊,就在煙波致爽院內擺月供,有月餅多種,祭畢分賜宮內眾人。隨往山莊的妃嬪、阿哥等,每位各有自來紅月餅一盤。

重陽節明宮自九月初一日起,吃花糕。初九日為重陽節,皇帝到萬歲山或兔兒山登高,吃迎霜麻辣兔,喝菊花酒。是月,還要吃龍眼、糟瓜茄、喝牛奶等。王世貞《弘治宮詞》云:“雪乳冰糖巧簇新,坤寧尚食豐慈綸。”

臘八節明清宮廷自十二月初一日起,便吃灌腸、油渣鹵煮豬頭、燴羊頭、火碟鐵腳小雀加雞子、清蒸牛乳白、酒糟蚶、糟蟹、火碟銀魚、醋熘鯉魚。欽賞臘八雜果粥。初八日吃臘八粥。粳米、白果、核桃仁、栗子、菱米煮粥,供佛,聖前,及戶牖、園樹、井灶之上。舉家皆食,亦互相饋贈。清宮臘八粥用料為黃米、白米、江米、小米、黍米、紫米、薏仁米、菱角米等,外加桃仁、杏仁、瓜子仁、花生仁、榛仁、松子、蓮子、栗子八樣等。

中國農耕文化,重視二十四節,每個農曆節日,都有文化含義。

皇帝的飲食,雖享受天下美味,但缺乏監督,缺乏科學,缺乏節制,缺乏平衡,這是帝王多短壽的一大原因。

(摘自閻崇年著《大故宮3》 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)

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
小故事相关内容
免費起名測名
情侶愛情配對
線上算命查詢
線上黃歷查詢
號碼吉凶測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