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食典故·好吃嘴張大千和炙人口人的大千風味菜肴

美食典故·好吃嘴張大千和炙人口人的大千風味菜肴

美食典故·好吃嘴張大千和炙人口人的大千風味菜肴

張大千先生平生有兩大嗜好:一是畫,一是吃。他把繪畫當作第一職業,把烹飪當作第二“職業”他曾說:“一個搞藝術的,如果連吃都不懂或不會欣賞,他哪裡又能學好藝術呢?”由此,他把繪畫藝術視為追求意境和筆墨情趣,把烹飪藝術視為味覺藝術和美食情趣。放爾將兩者有機的結合起來,談畫時離不開說吃,繪畫時又離不開烹調,正如他本人所言:“以藝術而論,我善烹任更在畫藝之上。”大千先生不僅動口,並且還親自動手。操刀掌勺,匠心獨運,烹調出膾炙人口人的“大千風味”倍受賓客讚譽。我國著名國畫大師徐悲鴻先生在《張大千畫集》序中寫到:“大千蜀人也,能治蜀味,性酣高談,往往入廚作羹饗客。”著名畫家謝稚柳先生也曾評價:“大千的旁出小技是精於烹飪,且亦待客熱誠,每每親入廚房,弄菜奉客。”

大千先生諳熟我國四大菜系之一的四川飲食文化,且自幼各家庭烹汪的熏陶,加之其書法導師李瑞清系“好吃之徒”,所以使大千先生受益非淺。尤其是在他“百日土匪”生涯中,曾得到張伙夫的親授(據傳:張伙夫曾是餐館的川菜名廚,亦是大千先生烹飪的啟蒙廚師);爾後又與川菜烹飪大師陳建明、黃昌泉、婁海雲、阿明等交往甚密,使他領悟了川菜的真諦。他曾對廚師講:“我只有兩句話做得到,就是孔夫子的“食不厭精,膾不厭細””。他一生也忘不了的是在內江“源記飲食”吃的豆瓣魚,成都吃的蒸籠牛肉,北京吃的潭家菜的干燒魚,大西北吃的手抓羊肉等名菜佳肴。大千先生的長女張心瑞女士說:“先父一生所嗜,除詩文詩書畫外,喜自治美食以為樂,其足跡遍全球,食盡了人間美昧。”

大千先生懷着對烹飪藝術的執着追求,以“造化在我手中”的創新精神,融川菜一菜一格,百菜百味,廣集東西南北風味之精華,自成一格,獨創出不同凡響的“大千風味”菜肴。他的大千干燒魚翅、大千雞塊、大千櫻桃雞、大千干燒魚等,其風味獨特,獨樹一幟。因此,世人冠之“大千風味”。他創製的“大風堂酒席”,被譽為大千風味的正宗菜品,凡品嘗過該酒席的賓客,無不引以為榮,如徐悲鴻、張學良、張群、馮幼衡、謝稚柳、陸丹林、馬連良等,把大千烹飪藝術稱為“吃的藝術,藝術的吃”。

大千先生還對我國烹金屬飪菜系的流派提出了自己的見解,他說:“中國菜就地區而分,是沿三江流域形成的三個流派,長江上游的川菜,黃河流域即北方菜,珠江流域包括廣東、福建即粵菜。北方菜取味於陸,閩粵菜取味於海,四川菜則兼得其盛。”“大千風味”自問世以來,以它獨有的特色和魅力,越來越受到美食家的青睞。我國研究張大千藝術的學者李永翹先生讚譽大千風味為“一代名餚”、“天下第一”。老作家馬識途先生撰並書“別有風味在人間”。大千風味還以其名菜堂而皇之地登上《中國名菜譜》和《中國名菜詞典》等烹飪權威著作之大雅之堂。中央電視台、香港衛視中文台等也專門播放了《張大千書畫藝術和飲食藝術》。

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
小故事相关内容
免費起名測名
情侶愛情配對
線上算命查詢
線上黃歷查詢
號碼吉凶測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