梁武帝賜“覎”字
“覎”字,是只為浙江省富陽的一個村莊而造,連字典上也是這樣解釋的。可在民間,傳說這個字還是梁武帝蕭衍賜的呢。
南朝齊建武年間,戰事四起,齊將蕭衍在一次爭戰中慘敗,被敵軍逼到了懸崖邊,搏鬥中,他一腳踏空,跌了下去,昏迷中什麼也不知道了。
等到他醒來,見是躺在一間茅屋的床上,一位姑娘正在為他細心地換藥,這是怎麼回事呢?
在追問中,蕭衍才知道,是姑娘的父親救了他生命。原來,姑娘姓李,名翠雲,她父親李昌林,浙江富陽人氏,住在一個酷似燕子嘴,名叫燕口的村子里。李昌林醫術高明,而富陽的縣官患有腰痛病,多處就醫無效,得知李昌林的醫技后,派人把他請到縣衙,經按摩扎針,又服用了幾帖葯,三天後,竟不疼了。李昌林說,這是陳傷,不是一朝一夕能夠根治的,還需慢慢調治。後來,縣官升遷,硬要讓李昌林跟他一起走。李昌林沒有別的辦法好想,妻子早亡,身邊只有一女,自然不能讓她獨自一人留下,只好帶着女兒,和縣官來到建康。哪裡想到,半個月前,那縣官犯事進了監獄,父女倆聞訊后怕受牽連,悄悄逃到了鄉下。可身無分文,回不了老家,李昌林打算為人治病,積攢盤纏后再回鄉。這幾天先到山上采一些藥材,暫時耽擱在山腳一間無人的茅屋中。今天正在懸崖下採藥,突然掉落一個人來,跌在柴草上。李昌林過去摸了下心口,還在跳,連忙急救,並把他背回到茅屋裡。
半個月後,他們也來到建康城外,租了間房子,李昌林開始為人看病了。在李翠雲父女的精心醫治照料下,蕭衍的傷很快痊癒了。一段時間的接觸,蕭衍和李翠雲產生了感情,他們誰也離不開誰了,可男子漢總不能纏綿在兒女情長之中,蕭衍是走也不是,留也不是。李昌林也已看出來了,就索性為他們舉行了婚禮,了卻了一件大事。
這一來,蕭衍的心也定了,婚後的第五天,他依依不捨地走了。回到軍隊后,蕭衍也經常抽空來看望他們。這時,李翠雲已有孕在身了。
建武四年(四九七年)十月,北魏孝武帝乘南齊內亂,率兵大舉南伐,齊明帝命蕭衍出兵抵抗。此時,外侵內亂,作為都城的建康,也不安穩了,災難深重的百姓紛紛逃亡,流離四散。李昌林想,還是老家安穩,提出先回富陽隱居。蕭衍想想也有道理,自己要出征,又顧不得他們,就雇了輛馬車,讓他們先回燕口村暫避戰禍,到平靜后再去接他們回建康。
李翠雲的堂叔是做土紙生意的,常年奔波在建康等地。半年後,李翠雲請堂叔帶了封書信給蕭衍,說是生了個兒子。得到喜訊,蕭衍非常高興,可自己轉戰南北,也還不能去接他們。永元二年(500年)秋天,蕭衍又收到了李翠雲托堂叔帶來的一隻小小的錦囊,裡面有隻玉雕燕子,還附上一封信,說是老父已病故,自己患了絕症,命在旦夕,兒子已託人扶養,今帶來玉燕一隻,和兒子身上那只是成對的,以後可憑玉燕,父子相認。
堂叔說,在他出門的前三天,李翠雲已離開了人世,是鄉親們為她辦理後事的,他離家也已一個多月了。蕭衍想到富陽帶回兒子,可這個時候,南齊朝政紊亂,皇宮內的爭權奪利更加厲害了,他一時也脫不開身。
後來,蕭衍雖然又娶了妻室,但好長時間沒有生育,這使他更加思念沒有見過面的兒子了。
公元五零一年,蕭衍乘南齊君臣相互殘殺、政局混亂之際攻佔建康,並於次年稱帝,國號梁。待江山坐穩后,梁武帝決定親自出馬尋找兒子了,好在建康距富陽也只有幾百里路。一路而來,過了富春江后,梁武帝只帶了幾名心腹,微服私訪來到了燕口村。可是,問了村人,誰也不知道有這麼一回事。
這也難怪,蕭衍是位將軍,出生入死,經常與人交戰,肯定有仇敵,如果讓外人知道,還不被殺?所以,李翠雲父女多了個心眼,回村后從沒有對人提起過。直到父親年老卧床不起,自己又患了病,李翠雲才悄悄地告訴了堂叔一家。現在,李翠雲的堂叔經銷土紙去了江蘇一帶,梁武帝又不知道內情,在燕口村民中當然問不到音訊了,他們只得在村裡暫時住了下來。傍晚,梁武帝帶了個心腹太監,閑步來到村南的雙板溪口,看到一位白髮老嫗正在溪中洗滌男童褲衫,看來是六七歲的兒童所穿。算來,自己的兒子也是這個年齡了,梁武帝豈能放過,連忙過去,借口向老人討茶水,想弄個明白。老嫗洗好衣衫,只得帶他們到了家裡。
茅屋裡有個男童,正和自己小時候一個模樣,梁武帝眼睛一亮,心中暗暗高興,就向老嫗道明了真相,並拿出了那隻玉燕。老嫗就是李翠雲的叔婆,受侄孫女之託,撫養孩子。看到那個的玉燕,連忙和掛在男童脖子上的一比較,毫釐不差,知道是孩子的親生父親來相認了。
第二天早上,梁武帝要走了,把老嫗也帶去。直到這時,鄉親們才知道了事實真相,紛紛前來送行。梁武帝一高興,就叫人拿來文房四寶,寫下了村名,可是,他把燕口的“燕”字寫成了見子二字合成的“覎”字,意思是他在這裡見到了失散的兒子。帝王賜字,自然不得違抗,就這樣,燕口村就成了覎口村,這村名一直沿用至今。因此,字典中也多了這個字,除了作浙江富陽的村名外,別無他意。
來自:小故事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