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南京“小寒”習俗:吃菜飯、吃雞進補

老南京“小寒”習俗:吃菜飯、吃雞進補

老南京“小寒”習俗:吃菜飯、吃雞進補

明天將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“小寒”。每年陽曆的1月5日至7日,太陽到達黃經285度時為小寒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說:“十二月節,月初寒尚小,故云。月半則大矣。”小寒的意思是天氣已經很冷,江南地區,小寒和大寒期間一般都是最冷的時期,“小寒”一過,就進入“出門冰上走”的三九天了。民俗專家說,古代農耕社會對“小寒”頗為重視,但隨着時代變遷許多習俗日漸式微,好在老南京吃菜飯、吃雞進補的習俗保留至今。

飲食

青菜米飯一起炒,加入鹹肉和板鴨

南京民俗專家王涌堅說,小寒節氣,老南京講究吃菜飯,其來源估計與天冷進補有關係。所謂菜飯就是青菜和米飯一起翻炒,加入鹹肉、香腸、火腿、板鴨丁。其中矮腳黃、板鴨都是南京的著名特產,極具南京特色。王涌堅說,這些在今日看似平常之物,過去則是家庭條件較富裕的人們才能享用的,經濟條件不太好的人家是捨不得加肉的,會往菜飯里埋一勺豬油,那時候平時飯菜沒有多少油水,因此“豬油拌飯”吃起來格外香。

老南京還有逢“九”吃一隻雞、每天一個雞蛋的進補習慣,所以小寒這天市民的餐桌上也少不了雞湯和雞蛋。隨着時代的變遷、人們對養生的重視,現代人在小寒節氣形成了不少新民俗,比如南京許多年輕人也喜歡吃羊肉湯、牛肉湯來進補。

對食療頗為講究的廣東人,則習慣在小寒早上吃糯米飯,加入臘肉和臘腸丁、花生米,中醫認為可以補心助肺,調理腎臟。“不管吃什麼,只要能通過吃這些節氣應景食品,來讓年輕人和孩子對節氣多些了解就好,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,不能丟。”王涌堅評價道。

小寒節氣后將進入全年最冷時節,在那個沒有空調、地暖的時代,老南京人創造了一套地域特色的體育鍛煉方式,如跳繩、踢毽子、滾鐵環、鬥雞等。

諺語

小寒大寒,冷成冰團

二十四節氣是古人總結出的一套經驗之談,用於指導農耕和生活,關於小寒的諺語絕大多是氣象諺語。小寒正處三九前後,俗話說:“冷在三九”,其嚴寒程度可想而知,各地氣象諺語可做佐證。如華北有“小寒大寒,滴水成冰”的說法,江南有“小寒大寒,冷成冰團”的說法。

根據小寒冷暖預示未來天氣的諺語不少。如“小寒天氣熱,大寒冷莫說”、“小寒不寒,清明泥潭”、“小寒大寒寒得透,來年春天天暖和”、“小寒寒,驚蟄暖”等。根據小寒節氣陰雨(雪)情況,預示未來天氣的諺語有:“小寒蒙蒙雨,雨水還凍秧”、“小寒雨蒙蒙,雨水驚蟄凍死秧”。

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
小故事相关内容
免費起名測名
情侶愛情配對
線上算命查詢
線上黃歷查詢
號碼吉凶測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