臨沂祊河:皇帝不敢直呼其名

臨沂祊河:皇帝不敢直呼其名

臨沂祊河:皇帝不敢直呼其名

祊河屬沂河水系一級支流,發源於山東省平邑縣白彥鎮的太皇崮,流經費縣梁邱鎮、費城鎮、胡陽鎮、探沂鎮、新橋鎮,蘭山區義堂鎮,在臨沂城區東北匯入沂河。

現在,祊河沿岸已建成了長長的濱河大道,河岸上也是綠草茵茵,比鄰而建的中國書法城更是增添了這條河的文化氣息。臨沂市民喜歡臨河而居,感受祊河的靈氣和韻味。

【考據】

祊河因祊邑而得名

細說起來,祊河是由多條河匯聚而成。它的上游有兩條主要支流,北邊的叫浚河,這也是祊河幹流的源頭;南邊的支流叫溫涼河,是祊河較大支流之一。浚河和溫涼河在費縣城北鄉南東洲村彙集,其下才開始叫祊河,河北岸有上冶、薛庄、胡陽、方城、古城等地河流注入,南有朱田、朱龍、豐收等地的河注入,河面越發寬闊,景色越發優美。

因“祊”字不常見,祊(beng)河往往被誤讀為方(fang)河。“祊”字是什麼意思呢?這條河為什麼叫做祊河呢?

《辭源》上說:“廟門旁祭祖曰祊”。據介紹,古人在祭祀祖先的時候,先在宗廟內設祭,然後到宗廟內大門以里的地方招祖先的神靈來受祭,這個設祭的地方就叫“祊”。

《費縣誌》載:“祊水,源出大筐崮,因經祊邑而名(祊邑即今費縣費城鎮附近)。”宋代《寰宇記》說:“今縣之外城即故祊城。”外城即今南關,其現在位置應該在郭家園東、祊河西岸附近。

如今,經過幾年打造,祊河岸邊已經修建起了寬闊的濱河大道,一直通到費縣,河岸兩邊是修得整整齊齊的堤岸,岸邊楊柳依依,鮮花遍地。

太后問:這叫什麼河?乾隆明明知道,卻裝聾作啞;他將“皮球”踢給和珅;和珅又將“皮球”踢給沂州知府;沂州知府又將“皮球”踢給費縣知縣。費縣知縣故意“以訛傳訛”,結果卻皆大歡喜,他也躲過一場無妄之災。

官場文化由此可見一斑。

【逸聞】“祊”與“崩”諧音

一條河名難倒乾隆與大臣

祊河的“祊”因字比較生僻,常被念“半邊”,讀作“方”。但在古代,因“祊”與皇帝駕崩的“崩”諧音,而讓官員們甚至是乾隆皇帝也避之不及。

相傳乾隆二十二年,乾隆皇帝第二次巡遊江南,路過費縣,到崮子萬松山行宮住宿歇息。

此時,太后看到河面上鵝鴨嬉戲,河中鯉魚翻騰跳躍,便問這河的名字。乾隆皇帝知識淵博,臨出遊前,在宮中早已把沿途各地的名勝古迹通覽一遍,他知道這條河叫祊河,但因祊和崩諧音,當著太后的面不敢說這河叫祊河,可又不能說不知道,怕掃了太后的雅興。

乾隆皇帝忽然看到不離左右的寵臣和珅,急中生智,把“球”踢給和珅。和珅立刻兩腿發軟,頭上冒汗,他跪倒在地,謊稱不知,請皇帝問問沂州知府。沂州知府也是膽戰心驚,猶豫片刻之後,將皮球踢給了費縣知縣。

時任費縣知縣名叫楊燭,是河北省固安人,進士出身,是個飽學之士,天文地理無所不曉。楊知縣一聽,嚇得臉都變了顏色,心想,是禍躲不過,矇混一時再做打算。說:“知道。”“左邊一個示字,右加一個方字,當地人讀“方”,四四方方的“方”,叫方河。”

乾隆皇帝照楊知縣說的回復太后,太后很高興。

後來,乾隆寫下《渡祊河》詩一首:

鄭宛歸魯泰山祊,因以名河出大匡。

清浚合流波益浩,萬松如在水中央。

這首詩正道出了祊河的由來,也足以證明乾隆是知道“祊河”的。從此,祊河因乾隆皇帝這首詩而出名。

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
皇帝相关内容
免費起名測名
情侶愛情配對
線上算命查詢
線上黃歷查詢
號碼吉凶測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