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柱上樑傳規矩

立柱上樑傳規矩

立柱上樑傳規矩

武陟縣老百姓起房蓋屋,都要撒“飄梁”(“飄梁”即漂亮之意),還要在大樑上貼副“青龍扶玉柱,白虎架金梁”的大紅對聯,據傳此風俗由何瑭而起。 何瑭,字粹夫,號柏齋,武陟縣何營村人,明朝弘治進士,歷任翰林修撰,工、戶、禮三部侍郎,南京右都御史,還當過太子的老師。 有一次,何瑭要回武陟何營老家探親,太子也想跟隨老師觀賞武陟風光,何瑭推辭不過,只好叫上好友首席大學士高拱,三人扮成平民百姓,一起從北京南下,一路上體察民間疾苦,了解各地風土民情。 這一天,剛進武陟縣境的一個村莊,太子走得累了,何瑭和高拱就陪着太子坐在村邊一個大樹蔭下歇息。這時候,正好附近一戶人家起房蓋屋,立柱上樑,眼看着人手不夠,工匠正在作難。何瑭見此情景,就鼓動太子和高拱一齊前去相助。蓋房的工匠們一見三人前來幫忙,都很高興。因為太子年幼,工頭就叫他扶着立柱,看到何瑭和高拱個大有力,就讓他倆幫助架梁。大家齊心合力,柱子立好了,大梁也架得穩穩噹噹。何瑭看到太子和高拱又累又餓,眼巴巴望着旁邊的滿滿一斗小白蒸饃直流口水,只是臉皮薄,不好意思開口討要,於是就心生一計,順着梯子登到了大梁之上,放開嗓子,現想現編唱起了祭梁歌:“一上,二上,上到大梁頭上。大家歇歇,聽我說說。叫主家,遞上斗,榮華富貴代代有。圓圓金斗九寸高,裡面裝滿銀元寶。黃道吉日來上樑,主家人人福壽長。飄梁饃,圓又白,今天把它撒下來。第一把,撒正東,主家輩輩家業興。第二把,撒正南,主家年年報平安。第三把,撒正西,主家季季穿新衣。第四把,撒正北,主家天天心情美。第五把,撒正中,主家永遠照吉星。留個喜饃我不撒,揣在懷裡把梯下。祭梁完畢,大吉大利。”在場的人們都順理成章地吃到了難得的白蒸饃,主家也顯得非常高興。工頭見何瑭才華出眾,就懇請他寫個吉利話貼到樑上。何瑭也不推辭,欣然提筆,切合三人的身份,寫下了“青龍扶玉柱,白虎架金梁”的大紅對聯,橫批寫的是“吉星高照”。

後來,太子與太傅和首席大學士三個人幫助老百姓立柱、上樑、撒“飄梁”的故事傳開了,老百姓為了討個吉利,蓋房子時紛紛效仿何瑭,也在大樑上貼上這副對聯,並且隆重地舉行撒“飄梁”儀式。久而久之,就形成了武陟縣的一個蓋房民俗。

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
小故事相关内容
免費起名測名
情侶愛情配對
線上算命查詢
線上黃歷查詢
號碼吉凶測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