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巾幗”與“鬚眉”

“巾幗”與“鬚眉”

“巾幗”與“鬚眉”

巾幗:“巾幗”是我國古代婦女的一種假髻,它用金屬做成框架,外裱黑色繒帛以代頭髮。使用時直接戴在頭頂,再綰以簪釵。其上還裝綴着一些金珠玉翠製成的珍貴首飾。巾幗的種類及顏色有多種,如用細長的馬尾製作的叫“剪耄幗”;用黑中透紅顏色製作的叫“紺繒幗”。因只用於婦女,故引申為婦女的代稱。唐代元稹《酬樂天東南行》詩中就寫道:“椎髻拋巾幗”。這是說,南方女子頭上光是梳個髮髻,不戴頭巾和髮飾。正因為巾幗是女子佩戴的東西,所以古代有人將巾幗送與男子以示羞辱。《晉書·宣帝紀》:“亮(諸葛亮)數挑戰,帝(司馬懿)不出,因遺帝巾幗婦人之飾。”234年,蜀漢為了消滅曹魏政權,諸葛亮帶兵出斜谷(今陝西眉縣南),屢次向魏將司馬懿挑戰,但司馬避而不出,氣得諸葛亮派人給司馬懿送去了巾幗婦人之飾,一來以此發泄心中的憤懣;一來藉此嘲諷司馬懿膽小如鼠,無男子漢氣概,意謂司馬懿 如同婦人。在明末清初著名書法家、理學家黃道周的家鄉福建東山島,有一副當年黃道周撰寫的,嘲諷司馬懿祠妙聯,此聯就借用到《三國志·魏志》和《三國演義》的典故,聯曰:“巾幗遺羞,當年嘗怕諸葛計;帕頭出字,今日方知司馬靈。”今天,“巾幗”早已沒有羞辱男子的意思,它已成為新時代女性的一種尊稱了。鬚眉:《辭海》對“鬚眉”的註釋是:“古時男子以鬚眉濃秀為美,因以為男子的代稱。”“須”是男子所獨有,“眉”則是男女皆有的。那麼為什麼要稱男子為“鬚眉”呢?這得從古代男人對女人的審美說起。在男權至上的古代,男人對上品女人的評判常用八個字來形容,即“眉清目秀、唇紅齒白”。男人一直用這個尺度作為美女的評價標準。“眉清”是指眉毛細小。因為古人認為女人眉毛濃密是淫蕩的表徵,所以女子為了迎合男人的審美情趣,往往要剃掉眉毛,然後畫上細小的假眉毛,嘴唇塗上胭脂紅,裝扮成“眉清目秀,唇紅齒白”的樣子。成語“蛾眉淡掃”就是形客女子畫眉的。到了唐代,此風大盛,主流社會的女人們都熱衷剃掉眉毛畫上假眉毛。有眉毛與沒眉毛成了男女一個區別特徵。剃去眉毛后再畫眉,而畫的眉畢竟不是“真”的,看起來有而實際上無。這樣,眉也可視為男子“獨有”之物。“鬚眉”成為男子的代稱,道理就在這裡。示例:《紅樓夢》第一回:“我堂堂鬚眉,誠不若裙釵。”

所謂“巾幗不讓鬚眉”,就是說女子一樣有志氣,一樣可以和男子一樣擔當大任;或者是說女子未必就比男子差,或是不比男子差。

吉林通化《語文學習報》魯教版七年級2009年8月31日

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
小故事相关内容
免費起名測名
情侶愛情配對
線上算命查詢
線上黃歷查詢
號碼吉凶測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