趙姓有多少人口_趙姓取名及起源分佈
趙姓是中國十大姓氏之一,排在第八位,主要散佈於黃河沿岸的省份和東北地區。今趙姓人群大約佔了全國人口的2.06%,總人口大約在2600萬。
趙的名義和圖騰
趙,疾行、超騰之義。少昊時期的東夷部落以鳥為圖騰,在以玄鳥燕子為氏族圖騰的族徽中,“肖”圖形應是表示玄鳥燕子,並供奉於右邊的神案上,左邊是疾行的人形,以示崇拜之氏族的職能。後來,趙也被引申為替帝王駕車的御夫,所以古時趙、肖、御三字同義互通。趙氏族最早活動的地方稱為趙地,進而形成城堡,後來有了趙的邑名,趙最終成為國家和姓氏。
趙姓的來源與演變
漢族趙姓源出贏姓。遠祖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“五帝”時代的金天氏少昊。少昊氏族是以鳳凰為圖騰的東夷族的一支,其後裔皋陶在堯舜時掌管刑法和司法。皋陶之子伯益掌管火種和馴養獸鳥,因助大禹治水有功,而得姓贏。伯益的後裔造父在周穆王時為駕車大夫,因在平定徐偃王之亂中立了大功,周穆王封造父在趙城,即今山西洪洞縣北。造父子孫就以封邑名為氏。從此以後,在中國大地上出現了趙姓,造父是天下趙姓立姓之始祖,已有3000年的歷史。
外族基因的融入
另一支趙姓出自外族的改姓。進入魏晉南北朝之後,由於北方的戰亂和少數民族的大批進人中原,趙姓隨華北居民一起向南方和東南遷移和發展。宋朝是趙姓得以極大發展的重要和特殊的時期,經歷東晉、隋唐的北方地區戰亂,中原人群大量南遷之後,中國的人口和政治中心第一次由北方轉移到南方。趙匡胤在陳橋驛發動兵變,建立了300多年的大宋皇朝。從此以後,趙姓遍佈長江南北、嶺南各地,成為全國主要的大姓。唐朝以後才出現北方趙姓中融入外族血液的事件,主要有北宋的西夏黨項人、金國人、猶太人,清朝滿洲八旗貴族改用趙姓。南方趙姓中融入外族基因發生在明清時期,重要的民族有苗、瑤、壯和雲南的土著。這些外族與漢族長期混居後逐漸同化為南北趙姓漢族了,尤其是長江以北地區這類同化要早於南方。
歷史上趙姓的分佈和遷移
周幽王時朝綱不正,周王昏庸,造父之七代孫叔帶出奔晉國。晉獻公封叔帶的後裔趙夙於耿,即今山西河津東南,其子趙衰受封於原,即今河南濟源西北。這一時期趙氏家族在晉國地位顯赫,人丁興旺。天有不測之風雲,在晉景公時趙氏家族遭受了一場橫禍,全族被滅,只有一人漏網,即趙武。到晉平公12年,趙氏之冤才得以昭雪,趙武、趙鞅祖孫執掌晉國朝政大權,趙氏子孫又一次興旺發達。當時趙氏的勢力已達山西太原與河南鶴壁之間的地區。公元前408年趙籍自稱諸侯趙國,和魏、韓瓜分晉國,成為戰國七雄之一。趙國傳11位國君,到公元前222年滅於秦國。此時,趙姓的活動區域已經擴大到陝西東北、內蒙古河套地區、山西、河北南部、河南北部和山東西部。
秦漢時期是趙姓向各地遷移的重要階段。秦始皇滅趙並迂趙國王族於西戎,趙姓始入甘肅地區。秦朝末期,趙佗割據兩廣和越南北部,自稱南越王,定都番禺,即今廣州。直到漢武帝滅南越國,已傳五代93年了。他的後代在兩廣和西南地區形成了趙姓的重要望族,趙佗成為嶺南趙姓的始祖。西漢時期,趙姓已進入了遼寧西部,經河南入安徽。東漢時期,四川、江浙等地區已有趙姓的足跡。進入福建和台灣地區分別在唐朝和明末。
宋朝時期,趙姓大約有440萬人,約佔全國人口的5.7%,為宋朝第四大姓。趙姓第一大省是河北,佔全國趙姓總人口的14%。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與河北、河南、四川、山東四省,大約居住了46%的趙姓人群,其次分佈於湖南、江西、浙江、陝西四省,又集中了27%。全國新成了以冀豫魯、陝川、湘贛浙為中心的趙姓三大聚集區。
明朝時期,趙姓大約僅有160萬人,約佔全國人口的1.7%,僅排第十二位。宋元明600年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%,趙姓人口不但沒有增長,反而減少。600年中趙姓人口總減少了64%,這與元朝滅宋,趙氏皇族遭屠殺,趙氏宗族為避禍而紛紛改姓有關聯。明朝時期,山東為趙姓的第一大省,約佔全國趙姓總人口的16.6%。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山東、浙江、江蘇、山西,這四省趙姓大約占趙姓總人口的52%,其次分佈於河北、江西、陝西三省,又集中了19%。兩廣與福建的趙姓人數稀少。宋元明期間600餘年,趙姓的分佈總格局變化較大,除了人口急劇減少以外,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東南和西北遷移。全國重新形成了贛浙蘇魯、晉陝兩大塊趙姓人口聚集地區。
當代趙姓的分佈和圖解
當代趙姓的人口約2600萬,為全國第八大姓,大約佔全國人口的2.06%。從明朝至今600年中趙姓人口由160萬激增到近2700萬.近1 7倍,趙姓人口的增長速度高於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。這可能與在和平年代一部分改了其他姓的趙姓的恢復原姓有關。在全國的分佈目前主要集中於山東、河南、河北三省,大約佔全國趙姓總人口的36%,其次分佈於黑龍江、江蘇、雲南、四川、陝西、山西、安徽、遼寧八省,又集中了38%。山東為趙姓第一大省,居住了大約12%的趙姓人群。全國形成了沿黃河省份、黑吉、雲川、蘇皖四塊高比率趙姓分佈區域。在600年期間,趙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了很大的區別,由東部向華中、華北的回遷已經大於由北向東南的遷移,同時,向西南和東北的移民已經成為重要的方向。
趙姓在人群中分佈在魯豫冀京津晉、陝西大部、內蒙古中部和東部、黑吉遼西部、雲南西南部,趙姓一般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3%以上,中心地區可達5%,覆蓋面積佔了總國土面積的22.6%,居住了大約50%的趙姓人群。在陝南、甘寧、青海東部、內蒙古西部、黑吉遼東部、川貴渝鄂皖蘇、雲南大部、桂西、湘北、浙江北部、新疆西北,趙姓占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1.2%--3%之間,覆蓋面積佔了總國土面積的37.7%,居住了大約41%的趙姓人群。
趙姓傳統文化
郡望和堂號 趙姓著名郡望有天水、涿郡、下邳、南陽、金城、穎川、敦煌、酒泉、扶風、新安、平原等11個。堂號除與郡望同名外,主要有半部、琴鶴、孝思、萃渙、敬彝、創基等。“半部堂”典出北宋宰相趙普,趙普助趙匡胤發動“陳橋兵變”建立了北宋政權.又演義“杯酒釋兵權”消減地方武裝,集權中央,鞏固了北宋政權。宋太祖十分讚賞他的能力和智慧,問:“你何以把國家治理得這麼好?”趙普答:“我沒什麼本事,只不過靠了半部《論語》罷了”。趙普過世後,家人在他的書箱中僅發現了趙普平時常讀的一部《論語》,沒有其他重要的書籍。
楹聯 重要的趙姓楹聯有以下五副:
日聯東夏;雪夢羅浮。
風高琴鶴;圖繪麒麟。
箕騎天上;絲繡平原。
冀州世澤;天水家聲。
發棹唱持楫請命;推針絕繡帛成圖。
家訓格言 趙氏的家訓首推南宋大臣趙鼎的《家訓筆錄》。趙鼎家教極嚴,他以宋懦司馬光《家范》作為訓導標準,重在提倡廉勤節儉,訓導子孫勤儉守業,規劃居家生計之道。強調“凡在仕宦,以廉勤為本,人之才性,各有長短,固難勉強,唯廉勤二字,人人可至”。並認為廉勤是對己的準則,和順是待人接物的準則,“與人和則可以安身”,也就是遠離了禍害了。又認為節儉一事,是做人的最好德行。趙鼎所言30條,條條通俗,句句有理,深為後人所重視。
家譜 目前在上海圖書館中收藏趙姓族譜166部,全國其他單位和美、日等國的圖書館還收藏趙姓族譜444部。
名人頻率和宗族先賢
《中國人名大辭典》收入了趙姓歷代名人902名,占總名人數的1.99%,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六位;趙姓的著名文學家占中國歷代文學家總數的1.82%,排在第七位;趙姓的著名醫學家占中國歷代醫學家總數的1.51%,排在第十五位;趙姓的著名美術家占中國歷代美術家總數的1.9%,排在第十二位。
趙姓從得姓開始便十分顯赫,在春秋時趙衰輔佐晉文公定霸業,到戰國時趙國成為七雄之一,趙氏子孫一直有權有勢,到了宋朝趙氏達到權力頂峰。最負盛名的人物有: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,平原君趙勝;西漢名將趙充國,司法官趙禹,南越王趙佗;東漢經學家趙岐;三國名將趙雲,數學家趙爽;唐朝經學家趙匿;宋朝黃袍加身的趙匡胤,名相趙普,名臣趙撲,畫家趙昌、趙令穰,金石學家趙明誠;南宋宰相趙鼎,畫家趙孟堅;金國文學家趙秉文;宋元之際理學家趙復;元朝書畫家兼篆刻家趙孟頫\,科學家趙友欽;明朝文學家趙南星,醫學家趙獻可;清朝詩人趙執信,醫學家趙學敏,史學家趙翼,篆刻家趙之謙、趙之琛;民國抗曰名將趙登禹;當代語言學家趙元任,氣象學兼物理學家趙九章,植物化學家兼有機化學家趙承嘏,古生物學兼地質學家趙金科,燃料化工專家趙宗燠,結構理力學專家趙飛克,小麥育種專家趙洪璋,作家趙樹理,詩人趙文節(聞捷)。
趙姓血型
趙姓人群的血型分佈總的是:O型占32.4%,A型占28.5%,B型占29.8%,AB型占9.3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