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難以何因緣多聞強記第一
世尊復記謂諸比丘。若知於我聲聞弟子多聞智慧強記不忘最第一者。此即阿難比丘是也。
(在佛陀的聲聞弟子中,阿難尊者號稱多聞第一,佛所說的一切法,都能憶持不忘,佛涅槃后摩訶迦葉帶領五百阿羅漢結集三藏,其中的經藏就由阿難誦出,所以我們今天能讀到佛經要深深地感謝阿難尊者)
爾時佛復告諸比丘。作如是言。汝諸比丘。我念往昔。久遠之時。波羅奈城。其城有一大富長者。名曰僧薩陀那(隋言王安)。其彼長者。大富饒財。多有生業。猶如毗沙天王無異。家中日別恆有五百辟支佛。來向其家食。其時而有一辟支佛所持之缽。下底尖小。如牛乳形。其缽所安。或在草上。或簾箔上。隨即傾倒。不得安住。彼時長者僧薩陀那。有一女子。可喜端正。女相具足。其女見彼辟支佛缽傾倒不住。即自脫釧。奉辟支佛。而白之言。唯願大仙。取此釧用安其缽下。爾時彼仙。為憐愍故。即取此釧。用安其缽。而彼缽盂。遂不傾動。於時彼女。既見此缽更不傾動安住釧上。歡喜踴躍。遍滿其禮。不能自勝。心發是願。如此仙人安釧上。不傾不倒。我於來世。所聞如是。若世間事。出世間事。悉令憶持。
(佛說:很久以前,在波羅奈城有一個非常富有的長者,名叫僧薩陀那。長者常常請五百位辟支佛到家裡應供。其中有一位辟支佛的缽底部尖小,呈倒錐形,很難立起來。長者有一個端莊美麗的女兒,看到這位辟支佛的缽總是傾倒立不住,就把自己的鐲子取下來,供養辟支佛,請他將鐲子套在缽的底部。辟支佛接受了她的供養,然後把鐲子套在缽底,缽果然可以立住不倒了。長者的女兒看到缽立在鐲子上不倒,高興極了,心裡發願道:就象這個缽安立在鐲子上不傾不倒一樣,願我來世所聽聞到的世間法和出世間法,都能憶持不忘。)
爾時佛告諸比丘言。汝等比丘。若有心疑。於彼之時。長者家女。今為誰者。莫作異見。此即阿難比丘是也。由於彼時。以歡喜心。自脫手釧。以奉尊者辟支仙人。安置缽器。因發是願。如此仙人。以缽安釧不傾倒故。願我來世。若有所聞。若世間事。出世間事。悉皆憶持。永不忘失。由彼業緣。今所聞事。悉不遺忘。
(佛說:這個長者的女兒就是阿難比丘,由於她過去世以歡喜心供養鐲子給辟支佛安置缽器併發如是願,因此今生能於佛所說法,悉能憶持不忘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