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教九流
三教九流(1)(亦作九流三教)泛指古代中國的宗教與各種學術流派,是古代中國對人的地位和職業名稱劃分的等級。在古代白話小說中,往往含有貶義。
三教,在漢朝時,漢儒將“夏尚武,殷尚敬,周尚文”成為三教,也有將儒家的施教內容稱為三教的。在佛教傳入中國后,三教通常是指儒教、道教、佛教。後世的三教,意思基本固定,指儒、釋、道。
九流,在《漢書•藝文志》分別指:儒家、道家、陰陽家、法家、名家、墨家、縱橫家、雜家、農家。
三教九流(1)的幾種說法
【一】"三教九流(1)"在民間的說法是:
三教:佛教、道教、儒教。
九流:
上九流:一流佛祖二流仙三流皇帝四流官五流燒鍋六流當七商八客九種田
中九流:一流舉子二流醫三流風水四流批五流丹青六流相七僧八道九琴棋
下九流:一流巫二流娼三流大神四流幫五剃頭六吹手七戲子八叫花子九賣糖
不過,這是民間口頭傳誦,不以為據,如著書,還當再須查證。
【二】"三教九流(1)"這詞的意義曾經是頗為高雅的。
"三教"的說法起自三國時代,指的是儒教、釋教、道教三種教派。河南嵩陽書院里有一尊三神像,在一個頭上雕出了孔子、老子和釋迦牟尼的面孔。
儒教,孔子所創,並非宗教,而漢儒為了抬高孔子的地位,把儒家學說渲染的像宗教一樣,就被人們看做宗教了,自漢朝至“五四運動”前,一直在中國文化界及思想界占重要地位。孟子、董仲舒適是著名的代表人物。
釋(佛)教,指東漢時傳入我國的佛教,以其為印度釋迦牟尼所創而簡稱為釋。
道教,以先秦老子“道”的學說為中心的學術流派。莊子繼承和發展了老子的思想,被稱為“道德家”,老子哲學思想,具有樸素辯證法的思想。漢代道教尊奉老子為道教的始祖,東漢時創立的一種宗教,講究煉丹修道,尋求長生不老之法。
"九流"的說法,最早見於《漢書·藝文志》,指的是春秋戰國時代的儒家、墨家、道家、法家、名家、雜家、農家、陰陽家、縱橫家等學術流派。後來,人們把宗教、學術中的各種流派統稱之為"三教九流(1)"。隨着時間的推移,有時人們又把它作為貶義詞,泛指那些在江湖上從事各種行當的人。
陰陽家:戰國時提倡陰陽五行之說的一個學派,代表人物是齊國的鄒衍。
法家:戰國時主張法治的重要學派。源於春秋時的管仲、子產,代表人物是戰國時的商鞅、申不害,韓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。
名家:是戰國時的學派,一名“辯者”,是古代的邏輯學。代表人物公孫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