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洛陽的幾個典故

關於洛陽的幾個典故

關於洛陽的幾個典故

鯉魚跳龍門

很早以前,龍門還未被鑿開,伊水流到這裡被龍門山擋住了,就在山南積聚了一個大湖。

居住在黃河裡的鯉魚聽說龍門風光好,都想去觀光。它們從孟津的黃河裡出發,通過洛河,又順伊河來到龍門水濺口的地方,但龍門山上無水路,上不去,它們只好聚在龍門的北山腳下。“我有個主意,咱們跳過這龍門山怎樣?”只見它從半裡外就使出全身力量,像離弦的箭。

縱身一躍,一下子跳到半天雲里,帶動着空中的雲和雨往前走。一團天火從身後追來,燒掉了它的尾巴。它忍着疼痛,繼續朝前飛躍,終於越過龍門山,落到山南的湖水中,一眨眼就變成了一條巨龍。山北的鯉魚們見此情景,一個個被嚇得縮在一塊,不敢再去冒這個險了。這時,忽見天上降下一條巨龍說:“不要怕,我就是你們的夥伴大紅鯉魚,因為我跳過了龍門,就變成了龍,你們也要勇敢地跳呀!”鯉魚們聽了這些話,受到鼓舞,開始一個個挨着跳龍門山。可是除了個別的跳過去化為龍以外,大多數都過不去。凡是跳不過去,從空中摔下來的,額頭上就落一個黑疤。直到今天,這個黑疤還長在黃河鯉魚的額頭上呢。

後來,唐朝大詩人李白專門為這件事寫了一首詩:“黃河三尺鯉,本在孟津居,點額不成龍,歸來伴凡魚。”

洛陽紙貴

人們常說:自古洛陽出才子。西晉時著名的文學家左思,就是古代文壇上燦若群星的洛陽才子之一。

左思從小出身貧寒,且相貌醜陋,但他視榮辱如浮雲,看名利為糞土,把精力都用在學習 和文學創作上,寫出了許多流傳至今的名詩佳作。其中,《三都賦》問世后,受到朝野各界熱烈讚頌,一時風行洛陽,豪貴之家爭相傳抄,洛陽市場上的紙價也因而昂貴起來。以後,“洛陽紙貴”便成了著名典故 ,常用來稱譽某些作品迅速而廣泛地傳播流行。

左思《三都賦》中的洛陽城,早已被無情的歷史風雨化作一片廢墟,而今日的洛陽城又是歷史上任何時期無法比擬的。相信千年前的左思倘若再生人間,看到今天的洛陽,他一定會有一部更加精美華採的《三都賦》風行洛陽街頭,也將會有一段新的關於“洛陽紙貴”的佳話。

程門立雪

遠在北宋時期,福建將東縣有個叫楊時的進士,他特別喜好鑽研學問,到處尋師訪友,曾就學於洛陽著名學者程顥門下。程顥死後,又將楊時推薦到其弟程頤門下,在洛陽伊川所建的伊川書院中求學。

楊時那時已四十多歲,學問也相當高,但他仍謙虛謹慎,不驕不躁,尊師敬友,深得程頤的喜愛,被程頤視為得意門生,得其真傳。

一天,楊時同一起學習 的游酢向程頤請求學問,卻不巧趕上老師 正在屋中打盹兒。楊時便勸告游酢不要驚醒老師 ,於是兩人靜立門口,等老師

醒來。一會兒,天飄起鵝毛大雪,越下越急,楊時和游酢卻還立在雪中,游酢實在凍的受不了,幾次想叫醒程頤,都被楊時阻攔住了。

直到程頤一覺醒來,才赫然發現門外的兩個雪人!從此,程頤深受感動,更加盡心儘力教楊時,楊時不負重望,終於學到了老師 的全部學問。

之後,楊時回到南方傳播程氏理學,且形成獨家學派,世稱“龜山先生”。

後人便用“程門立雪”這個典故 ,來讚揚那些求學師門,誠心專志,尊師重道的學子

樂不思蜀

人們常把樂以忘返或樂而忘本,無故國故土之思,稱作“樂不思蜀”。這個典故 就產生於三國時的洛陽。

當時魏軍入川,蜀後主劉禪投降,被送到洛陽。司馬昭封他為安樂公,賜住宅,月給用度,僮婢百人。劉禪為表感謝 ,特意登門致謝,司馬昭於是設宴款待,並以歌舞助興。當演奏到蜀地樂曲時,蜀舊臣們油然誦起國破家亡的傷懷之情,個個淚流滿面。而劉禪卻麻木不仁嬉笑自若。司馬昭見狀,便問劉禪;“你思念蜀嗎?”劉禪答道:“這個地方很快樂,我不思念蜀。”他的舊臣谷正聞聽此言,連忙找個機會悄悄對他說:“陛下,等會兒若司馬昭再問您,您就哭着回答:“先人墳墓,遠在蜀地,我沒有一天不想念啊!”這樣,司馬昭就能讓陛下回蜀了。”劉禪聽后,牢記在心。酒至半酣,司馬昭果然又發問,劉禪趕忙把棵正教他的話學了一遍,只是欲哭無淚。司馬昭聽了,說道:“咦,這話怎麼像是谷正說的?”

劉禪驚奇道:“你說的一點不錯呀!司馬昭及左右大臣全笑開了。司馬昭見劉禪如此老實,從此就再也不懷疑他。劉禪就這樣在洛陽安樂地度過了餘生,傳下了這令人捧腹的“樂不思蜀”典故 。

名都篇

(魏)曹植

名都多妖女,京洛出少年。

寶劍直千斤,被服麗且鮮。

鬥雞東郊道,走馬長楸間。

馳騁未及半,雙兔過我前。

攬弓捷鳴鏑,長驅上南山。

左挽因右發,一縱兩禽連。

余巧未及展,仰手接飛鳶。

觀者咸稱善,眾工歸我妍。

歸來宴平樂,美酒斗十千。

膾鯉瞧胎蝦,炮鱉灸熊蹯。

鳴儔嘯匹侶,列坐竟長筵。

連翩擊鞠壤,巧捷惟萬端。

白日西南馳,光景不可攀。

雲散還城邑,清晨復來還。

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
小故事相关内容
免費起名測名
情侶愛情配對
線上算命查詢
線上黃歷查詢
號碼吉凶測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