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“傳書”的典故

關於“傳書”的典故

關於“傳書”的典故

鯉魚傳書

這個典故源於漢朝,當時的人們把絹信夾於兩片木板中,木板刻成鯉魚形狀。漢樂府中有一首詩是這樣寫的:“客從遠方來,遺我雙鯉魚。呼兒烹鯉魚,中有尺素書。長跪讀素書,書中竟何如?上言長相思,下言加餐飯。”

詩中用的是比喻手法,“呼兒烹鯉魚,中有尺素書。”即言書信是夾於鯉魚形狀的木板之中,只不過這樣寫更有浪漫氣息。

鴻雁傳書

這個典故出自《漢書·蘇武傳》。蘇武奉漢武帝之命前去匈奴,被匈奴扣留於北海(今貝加爾湖)放羊,長達19年。漢朝派人到匈奴去,要單于放回蘇武,匈奴謊說蘇武已經死了。使者信以為真,就沒有再提。第二次,漢使者又到匈奴去,蘇武的隨從常惠還在匈奴。他買通匈奴人,私下和漢使者見面,把蘇武在北海牧羊的情況告訴了使者。使者見了單于,嚴厲責備他說:“匈奴既然存心同漢朝和好,不應該欺騙漢朝。我們皇上在御花園射下一隻大雁,雁腳上拴着一條綢子,上面寫着蘇武還活着,你怎麼說他死了呢?”

單于聽了,嚇了一大跳。他還以為真的是蘇武的忠義感動了飛鳥,連大雁也替他送消息呢。他向使者道歉說:“蘇武確實是活着,我們把他放回去就是了。”

此即“鴻雁傳書”。

黃耳狗傳書

這個典故在歷代詩句中並不多見。

書中有言:“晉朝的陸機養了一隻狗,名叫黃耳,甚受主人喜愛。陸機久寓京師洛陽,一直沒通家信,懷疑有不測。有一天便對黃耳開玩笑說:我很久不能和家裡通信,你能幫忙傳遞消息嗎?不想這隻狗竟搖着尾巴,連連發出聲音,似乎表示答應。陸機大為驚詫,立即寫了一封信,裝入竹筒,綁在黃耳的頸上,放它出門。黃耳不僅把信送到了陸機的家裡,還把家人的回信帶了回來。家鄉和洛陽相隔千里,人往返需五十天,而黃耳只用了二十天。後來,黃耳就經常在南北兩地奔跑,為陸機傳遞書信,成了狗信使。為了感謝“黃耳”傳書之功,它死後,陸機把它埋葬在家鄉,村人稱它為“黃耳冢”。”

後來宋朝的蘇東坡被扁於海南后,一日看到家裡的黑嘴狗,喚曰“烏嘴狗”,蘇軾感慨:“何當寄家書,黃耳定乃祖。”(《詠狗詩》

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
小故事相关内容
免費起名測名
情侶愛情配對
線上算命查詢
線上黃歷查詢
號碼吉凶測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