桓姓的來源 怎麼取名寓意聰明

桓姓的來源 怎麼取名寓意聰明

桓姓的來源 怎麼取名寓意聰明

桓姓的來源

一、來源有五。

1、源於姬姓,出自黃帝屬臣桓常,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

據史籍《姓氏考略》記載,黃帝有一個大臣名為桓常,其後裔子孫以先祖名字為姓氏,稱桓氏,世代相傳至今,史稱桓氏正宗。

2、源於姜姓,出自春秋時期齊國國君齊桓公,屬於以謚號為氏。

據史籍《通志·氏族略》記載,春秋時期,齊國君主齊襄公姜諸兒執政時言行多變、政令不信,國政混亂不堪。齊襄公有三個弟弟,分別是公子糾、公子小白、公子彭生。當時公子糾的老師管仲預感齊國將發生大亂,通知了好友鮑叔牙,於是諸公子們紛紛外逃,公子糾逃到外婆家魯國,公子小白在老師鮑叔牙的保護下逃到了莒國。

3、源於子姓,出自春秋時期宋國國君子御說,屬於以謚號為氏。

據史籍《通志·氏族略》記載,宋國有個國君叫子卿,原名叫子御說,是宋湣公(宋閔公)子捷之弟。

4、漢化改姓為氏

源於烏桓族,出自漢朝末期烏桓民族。

源於鮮卑族,出自南北朝時期鮮卑族桓阿氏部落。

源於女真族,出自金國時期女真桓赧氏部落。

源於滿族,出自金屬於漢化改姓為氏。

5、源於姬姓,出自春秋時期晉國大夫桓叔,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。

桓叔,就是春秋時期晉國的曲沃桓叔(公元前802~前731年),即姬成師,晉穆侯姬弗生(姬費王,公元前812~前785在位)之子。

二、遷徙分佈,聚集地

桓氏是一個多民族、多源流的古老姓氏,但人口總數在中國的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,在宋版《百家姓》中排序為第四百零七位門閥。桓姓在大陸和台灣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。桓氏,位列宋版《百家姓》第407席,其發祥地是漢朝的譙郡(今安徽亳州)。桓氏的源流有四:一是出自姜姓。據《通志·氏族略》記載,春秋時代齊襄公之弟子公子小白,曾出奔莒國;襄公被殺後,小白回到齊國繼承君位,任用管仲進行改革,成為春秋五霸之首。死後謚號為“桓”,即齊桓公。其支庶子孫乃以謚為氏,稱桓氏。一支是齊桓公之後;二是出自子姓。其支庶子孫向鬼,以王父的謚號為氏。稱為桓魋。三是由“桓侯”氏簡化而來。周代晉國(姬姓)、杞國(姒姓)、曹國皆有桓侯,其後裔有桓侯氏,簡為桓。四是南北朝時來華的鮮卑族之後。據《通志·氏族略》上記述,齊桓公的後裔,以桓公的謚號為氏。而宋桓公的後代,也稱桓氏。另,後魏的烏丸氏亦改姓桓氏。此外,《元和姓纂》和《魏書·官氏志》也都對桓氏的出處有考證文字。由此可見,古老的桓氏家族之中,有來自山東的呂尚之後,也有發祥於河南的商湯之後,更有一少部分鮮卑族之後。望族居譙郡(今安徽省亳州)。/古典星座網/suanming/huangli/

三、郡望堂號

郡望

譙國郡:亦稱譙國、譙郡。東漢朝建安年間(公元196~220年),將沛郡分出一部分設置了譙郡,治所在譙縣(今安徽亳州),仍隸屬豫州刺史部所轄之沛郡,其時轄地在今安徽、河南兩省之間的一帶地區。三國時期轄地在今安徽,河南兩省的靈璧縣、蒙城縣、太和縣、鹿邑縣、永城縣間一帶地區。

堂號

譙國堂:以望立堂。

懷遠堂:以望立堂。

龍亢堂:東漢經學大師桓榮,字春卿;譙國龍亢人(今安徽懷遠龍亢鎮),東漢建武十九年(公元43年),漢光武帝劉秀請桓榮入宮教授太子劉莊,從此恩遇日隆。桓榮與子郁、孫焉教五位帝王經書,被譽為“三代御先生,五位帝王師”,官至少傅,漢明帝時封關內侯,龍亢桓氏由此出名。

匡晉堂:晉朝桓氏有十一個將軍(桓石秀、桓石虔、桓尹、桓沖、桓雄、桓雲、桓濤、桓溫、桓霍、桓謙、桓振)來匡扶朝廷,因稱“匡晉堂”。

四、當代桓姓的分佈

今遼寧省的葫蘆島市、阜新市、北票縣、鞍山市,河南省的許昌市、商丘市柘城縣,雲南省的大理白族自治洲,山西省的臨汾市堯都區,山東省的青島市、東營市,河北省的滄州市、獻縣,安徽省的龍亢縣、滁州市全椒縣,江西省的奉新縣,上海市的嘉定區,陝西省的銅川市,湖北省的宜昌市秭歸縣,黑龍江省的北安市,吉林省的懷德縣、四平市雙遼縣、長春市、扶余縣,青海省,寧夏回族自治區的銀川市,江西省的宜春市奉新縣、江蘇省的揚州市寶應縣、丹陽市等地,均有桓氏族人分佈。

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
姓氏起名相关内容
免費起名測名
情侶愛情配對
線上算命查詢
線上黃歷查詢
號碼吉凶測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