辛姓的來源 怎麼取名寓意聰明
辛姓的來源
一、來源有二。
1、出自莘姓。由莘(Shēn音伸)氏所改。
據《元和姓纂》、《廣韻》等所載,夏王啟封庶子於莘(故城在今陝西省合陽縣東南),建立莘國,其後世子孫以地為氏,稱莘姓。後由於莘與辛音近,遂去頭為辛姓,稱辛氏,便產生辛姓。
2、源於姬姓,出自黃帝之後裔高辛氏部族,屬於以部族名稱為氏。
據《路史》所載,相傳黃帝之後有高辛氏,其後有去高字改為辛姓。
3、出自上古有辛氏的後裔。
河北保定安新縣澱南鎮幾乎家家姓辛,人數眾多。
陝西鳳翔陳村鎮龐家務村全村人姓辛!
陝西扶風段家鎮青龍村一組全村人姓辛!
陝西西安市未央區辛家廟村全村人姓辛!
河北省邯鄲縣代召鄉東張策後村大部分姓辛!
居住在今山東省曹縣一帶的有辛氏的後裔,有以辛為姓的。
山東省海陽市黃崖村、大辛家村兩村均曾為鄉政府駐地。其中黃崖村、辛家夼村、書院村基本無雜姓,全村姓辛。
4、出自賜姓而來。
據《通志·氏族略》所載:“辛氏即莘氏也。”北周有賜項氏姓辛,其後皆顯於唐代,此支為天水辛姓。
5、出自他族有辛姓或他族改辛姓:
1清滿洲人有辛姓,世居錦州。
2清高麗有辛姓。
3清時甘肅碾伯(今青海省樂都)縣土司其孫姓辛,名莊奴。
4今土、藏、土家、蒙古等民族均有辛姓。
6、源於姒姓,出自夏王啟之庶子的封地,屬於以國名為氏。
據史籍《元和姓纂》、《廣韻》等記載,大禹之子叫啟,母塗山氏。
相傳,禹晚年曾根據以前的先例,做出禪讓的姿態,並推舉東夷族的伯益做繼承人,但暗中卻為傳子做準備,竭力為其兒子啟培養羽翼勢力。大禹薨後,啟不負父望,興兵奪權,一舉攻殺了伯益。不久,又興兵滅掉了不服自己、妄圖蠢蠢欲動的同姓有扈氏。
7、漢化改姓為氏
源於滿族
源於蒙古族,出自清朝時期甘肅碾伯土司朵力癿
源於其他少數民族,屬於漢化改姓為氏。今土族、藏族、土家族、仡佬族、苗族、蒙古族等少數民族中,均有辛氏族人分佈,其來源大多是在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,流改為漢姓□氏,世代相傳至今。
二、遷徙分佈,聚集地
辛氏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、多源姓氏,人口約一百一十萬七千餘,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.069%左右。辛姓發源於今陝西合陽,為夏時諸侯,夏傳至桀時滅亡。商時辛姓于史書鮮見,商末有史官辛甲,西周時受封於長子(今山西省長子),其子孫遂開始在山西落籍。春秋戰國時,晉國有辛俞、辛寥,周國都(今河南省洛陽)有辛有,魯國有辛櫟,表明辛姓在此際已播遷於今河南、山東境內。兩漢之際,辛姓在隴西(今甘肅省臨洮)已形成大的聚落,特別是辛慶忌家族世代顯貴,更為後世辛姓隴西郡望的形成打下了堅實基礎。此際還有趙(今河北省一帶)人辛垣平。由此可知,辛姓族人已經遍佈北方。魏晉南北朝時期,在隴西繁衍的辛姓已經族大人眾,枝繁葉茂,而且高官不斷,數量眾多,辛姓隴西郡望已經形成。另外,在雁門一帶的辛姓也勢頭很猛,並形成了辛姓歷史上的第二大郡望——雁門郡望。
此際,由於隴西郡望的帶動,辛姓在今甘肅蘭州也形成大的聚落。並且頗為輝煌。另外,辛姓在河南也繁衍地頗為興旺,並有辛普明由河南徙居會稽(今浙江省紹興),當為辛姓入遷江南第一人。隋唐時期,隴西仍是辛姓主要繁衍之地,而且勢頭不減,並出現了辛姓歷史上的唯一一位宰相:辛茂將。五代十國至兩宋,辛姓發展出現了新特點,隴西郡望尤在,但已失去往日光彩,在今陝、晉、豫、冀、魯等地辛姓發展迅速,尤其在今山東境內,辛姓繁衍的尤為興盛。隨著南宋偏安江南,南方出現了更多的辛姓人家,並且已有辛姓入閩。元代,有辛姓遷居新疆。明初,山西辛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,被分遷於陝西、甘肅、寧夏、河南、山東等地。明代以後,辛姓在全國分佈廣泛,尤以山東辛姓繁衍最勝。清康乾年間以後,河南、河北、山東之辛姓闖關東者甚眾,其中山東辛姓為中堅力量。/古典星座網/suanming/huangli/
如今,辛姓在全國分佈較廣,尤以山東、遼寧、吉林、黑龍江四省為最多,上述四省之辛姓約佔全國漢族辛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一。辛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三十九位的姓氏,人口較多,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零九。
三、郡望堂號
郡望
隴西郡:戰國時期秦國秦昭襄王二十八年(甲子,公元前279年)置郡,因在隴山之西而得名,治所在狄道(今甘肅臨洮),其時轄地在今甘肅省東鄉縣以東的洮河中游、武山以西的渭河上游、禮縣以北的西漢水上游及天山市東部,包括今甘肅省蘭州市、臨洮縣、鞏昌縣、秦州市一帶。西漢朝時轄地在今甘肅省東鄉縣東部的洮河中游、武山西部的渭河上游、禮縣北部的西漢水上游及天山市的東部地區。三國時期曹魏國移治至襄武(今甘肅隴西)。北魏時期轄地在今甘肅省隴西縣附近一帶。
雁門郡:戰國時期趙國趙武靈王置郡,秦朝、漢朝沿用,治所在善無(今山西右玉),其時轄地在今山西省河曲、五寨、寧武、代縣一帶。東漢時期移治到陰館(今山西代縣),此後多以雁門為郡、道、縣建制戍守。雁門關之稱,始自唐朝初期,因北方突厥崛起,屢有內犯,唐朝駐軍於雁門山,於制高點鐵裹門設關城,戍卒防守。
堂號
隴西堂:以望立堂。
雁門堂:以望立堂。
雙貞堂:晉朝辛勉,博學,有貞國之操。官侍中,跟著皇帝到了平陽。劉聰要拜辛勉為光祿大夫,叫他叛晉歸劉。辛勉堅決拒絕。劉聰用毒酒逼他說:“你不答應,就要你自殺。”辛勉端起酒來要喝,被劉聰一把拉住說:“算了,我特意試你的。”從此,劉聰佩服他的貞節,給他築了房子,按月給他送米送酒。還有晉人辛恭靖,從小有肚量,有才幹,後為河南太守。羌姚興攻陷河南,俘虜了辛恭靖,羌姚興想請他做官。辛恭靖厲色說:“我寧願做國家的鬼,不做羌賊的臣!”羌姚興把他關到監獄裡三年,結果辛恭靖越獄到晉國。晉帝表彰了他的節操,拜他為咨議參軍。
環州堂:明朝的時候,辛野開始做儒學的訓導,後來升任為棗陽縣知縣。他作官體貼百姓,為民做主,深得百姓的愛戴,被認為是好官。著有《環州集》。
棗強堂:同環州堂。
孝友堂:明朝時期無錫人辛銘,字敬齋,其後人所建堂號。
永思堂:福建潮州辛氏族人所建堂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