逄姓的來源 寓意聰明的名字

逄姓的來源 寓意聰明的名字

逄姓的來源 寓意聰明的名字

逄姓的來源

一、來源有三。

1、出自姜姓,上古炎帝的後裔,以國名為氏。

炎帝子有人名叫陵,商初受封於逄(今所在地不詳),建立了逄國。也稱為逄伯陵。到了西周武王的時候,逄國滅亡,改其地為齊,改封給姜太公,逄國的後人以原來的國名作為姓氏,成為逄氏。

2、起源於夏朝,是有名的弓箭手逄蒙的後代。

唐代的學者顏師古說,逄姓的起源和逢姓相同,都是逄蒙的後代。夏朝的時候,有一個出名的弓箭手叫逄蒙,曾經拜后羿為師。他的後代也隨著他姓逄,稱為逄氏。

3、起源於春秋時期,春秋時的齊國君主有車左官名逄丑父,他的後代也稱逄氏。

成為逄氏的又一支。在逄丑父的後裔子孫中,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,因古代“逄”、“逢”、“蓬”三字通假,因稱逄氏、逢氏、蓬氏,後來還有轉為龐氏者,世代相傳至今。

二、遷徙分佈,聚集地

逄姓在大陸和台灣都被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。在山東青島膠南,逄姓族人分佈較多。

逄姓在青島膠南市分佈比較多。膠南就有幾個村以逄為村名如逄家台後,逄家桃園,下村等。

東漢時,見諸史冊之龐姓人達十六人,這些史實表明,魏晉以前,龐姓人已分佈於今河南、河北、山西、陝西、山東、湖北、重慶、遼寧等地。三國蜀有龐德公之侄龐統,魏有南安狄道(今甘肅隴西)人龐德(其從兄龐柔入蜀)。扶風(今陝西鳳翔)人龐迪,酒泉表氏(今甘肅高台西)人龐淯。可見此際龐姓已播遷於四川、甘肅等地。

兩晉南北朝時,龐姓發展迅速,並逐漸形成了龐姓南安郡望、南陽郡望、始平郡望、譙郡郡望。隋唐之際,龐姓上述郡望依舊興盛,並以其為主源向四周擴散,如陝西之榆林、涇陽,山西之太原、代縣、太谷,山東之菏澤,江蘇之徐州,安徽之壽縣均有了龐姓人定居,並有一支龐姓入遷浙江泉州。/古典星座網/suanming/huangli/

宋元之際,由於中原一帶刀兵四起,避居南方者漸多,使得龐姓在南方各地分佈更廣,並有一支入遷廣西北流,後在當地發展成為望族。需要指出的是,北宋有單州成武(今屬山東)人龐籍入朝為相,並子孫顯貴當朝,使得山東龐姓名噪一時。

明初,山西龐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,被分遷於河南、江蘇、湖北、山東、河北等地。明末清初,滿清軍隊屠川,川籍龐姓避逃於雲貴高原。而不久的湖廣填四川,又使湖北、湖南之龐姓入居四川。

乾隆年間以後,山東龐姓有闖關東到東北者,亦有華東、華南之龐姓渡海赴台,進而遠播海外。

今吉林省的長春市,江西省的鷹潭市,山東省的黃縣、龍口市、安丘縣、膠縣,天津市,等地,均有逄氏族人分佈。如今,龐姓在全國分佈廣泛,尤以山東、廣西為多,此二省之龐姓約佔全國漢族龐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二。

三、郡望堂號

郡望

譙國郡:亦稱譙國、譙郡。東漢朝建安年間(公元196~220年),將沛郡分出一部分設置了譙郡,治所在譙縣(今安徽亳州),仍隸屬豫州刺史部所轄之沛郡,其時轄地在今安徽、河南兩省之間的一帶地區。三國時期轄地在今安徽,河南兩省的靈璧縣、蒙城縣、太和縣、鹿邑縣、永城縣間一帶地區。

北海郡:漢朝時期景帝中元二年(癸巳,公元前148年)分齊郡置郡,治所在北海(一說營陵,今山東昌樂),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濰坊、煙台一帶地區。隋、唐兩朝的北海郡即青州,治益都,其時轄地在今濰坊等一帶地區。

堂號

計復堂:越王勾踐從吳國回來,想報亡國之仇。大夫逄同建議說:“吳國現在德少功多,必定很驕傲。我們要是想滅吳雪恥,必須結交齊國,放棄楚國,跟鄰近的國家友好,表面上對吳國友好。這樣一來,吳國必然麻痺大意,我們利用它這個弱點,才能滅亡它。”勾踐採用了逄同的計策,果然恢復了越國的強盛,滅亡了吳國。

北海堂:以望立堂。

譙郡堂:以望立堂,亦稱譙國堂。

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
姓氏起名相关内容
免費起名測名
情侶愛情配對
線上算命查詢
線上黃歷查詢
號碼吉凶測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