邵姓的來源 怎麼取名好聽
邵姓的來源
一、來源有三。
1、支出於召方。
召,商朝時活動在今河南鄢城東召陵一帶的黃帝部落的一支,史稱召方。大約在商王武丁時代,召方屢遭商的征伐,西移到渭河和涇水之間,今陝西鳳翔東南的召陳。商末周國興起,周文王封子奭於召,史稱召公奭,召方族人歸順於周。召、邵原為一姓,後分二姓。這支邵姓的歷史至少有3200多年。
2、支出自姬姓。
商末,周文王在陝西岐山興起,封其庶子奭於召,今陝西鳳翔東南的古召方居地召陳,史稱召公奭。周武王滅商後,移封召國於河南濟源西的召亭,分周公旦諸子凡、茅、蔣、邢、祭、胙、衛以及鄭等國一起,環繞古商朝都城監管商之遺民。後來,召公奭之長子轉封於南燕,留在濟源的次子仍稱召公,三子南遷伏牛山東端南麓的南召,以別濟源的北召。入春秋不久南召被楚所並,陝西的召被秦吞併。公元前513年春秋後期,召簡公盈因捲入周王室王位之爭而被京城人所殺,召國亡,子孫四散。其中有北上山西垣曲東的召原,再東北入河北易縣北的古淶水城,又東南遷山東惠民的邵城,這些均為召人遷徙中的遺跡。姬姓邵氏的歷史也有3100年。
3、出自外族的改姓。
邵姓中融入外族的事件發生罕見,僅在清朝時滿洲八旗烏雅氏族在改漢姓時,一部分人選用了邵姓,族人後來多轉化為漢族。今東北多邵姓可能與此有關。
二、遷徙分佈,聚集地
先秦時期,邵姓主要活動在河南、山東地區。到了秦漢時,邵姓已擴散到江蘇、安徽。到兩晉南北朝時,邵姓已越過長江進入湖南、江西、北邊到達河北。唐朝時期,中原邵姓二次南下移民福建、廣東。清初邵姓進入台灣。
宋朝時期,邵姓大約22萬餘人,約佔全國人口的0.29%,排在第六十八位。主要集中於江蘇、河北、浙江,這三省的邵姓大約占邵姓總人口的52%。邵姓第一大省是江蘇,約佔全國邵姓總人口的24%。其次分佈於湖南、廣東、山西、河南、安徽等省。全國的邵姓分佈形成了以東南江浙、北方晉豫為中心的兩大塊邵姓聚集區。
明朝時期,邵牲大約近29萬人,約佔全國人口的0.31%,排在第七十三位。主要集中於浙江、江蘇,這兩省邵姓大約占邵姓總人口的62%。浙江為邵姓第一大省,約占邵姓總人口的46%。其次分佈於安徽、貴州、江西等省。宋、元、明600餘年,邵姓人口主要由北方向東南遷移,同時也向西南方遷移。邵姓聚集地區的重心在江浙地區。
三、郡望堂號
【郡望】
1博陵郡:東漢本初元年置郡,治所在博陵。西晉置國,治所在安平。相當於今河北安平、深縣、饒陽、安國等地。
2汝南郡:漢高帝四年置郡,治所在上蔡。相當於今天的河南穎河、淮河之間,京廣鐵路西側一線以東,安徽西淝河以西,淮河以北地區。東漢移至平輿。
3安陽縣:西漢置縣,治所在今河南正陽西南。西晉置縣,治所在今天的河南安陽西南西南。
【堂號】
1安樂堂:宋時邵雍,好《易》理,把他的居所命名為“安樂窩”,自號“安樂先生”。顧頤稱讚他有內聖外王之學。
2邵姓又以博陵為堂號。
四、邵姓血型:
邵姓人群的血型分佈總的是:O型占33.9%,A型占28.8%,B型占28.5%,AB型占8.8%。
五、當代邵姓的分佈
當代邵姓的人口270萬,排在全國第八十四位,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.22%。目前主要集中於湖北、江蘇、浙江三省,大約占邵姓總人口的29%。其次在安徽、山東、甘肅、遼寧、河南,這五省的邵姓又佔了35%。湖北居住了邵姓總人口的10%,為邵姓第一大省。全國形成了東部魯皖蘇浙、中原鄂豫兩塊邵姓聚居區。
在皖蘇浙大部、湖北東端、山東東部、遼東半島、黑龍江西北角、內蒙古東北角和中西部、甘肅中部、青海東部、廣西南部、雲南西南,邵姓一般占當地人口比例在0.42%以上,其中心地區可達17%以上,上述地區覆蓋面積約佔了國土總面積的11.7%,該地區居住了大約35%的邵姓人群。在鄂豫東部、蘇皖北部、山東大部、浙江南部、贛閩北部、河北東部、天津、內蒙古東部、黑吉遼大部、甘肅南部和東部,、寧夏、四川北部、陝西西南、廣西大部、廣東西南、海南北部、雲南中部,邵姓頻率在0.21%—0.42%之間,其覆蓋面積約佔了全國總面積的24.3%,該地區居住了大約41%的邵姓人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