豐姓的來源 怎麼取名好聽

豐姓的來源 怎麼取名好聽

豐姓的來源 怎麼取名好聽

豐姓的來源

一、來源有五。

1、源於高辛氏,出自上古時期帝嚳臣子豐侯且,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。

帝嚳高辛氏,名姬俊,又名高陽氏,號亡斤,公元前2315~前2213年待考,是軒轅黃帝的曾孫,少昊金天氏的孫子,在位七十年。青銅銘文記載:“黃帝初祖在虞,虞帝始祖在辛,高辛元年,歲在大梁。”

1、源於姜姓

出遠古時期帝嚳之妃陳豐,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。

陳豐,亦稱陳鋒,她是遠古時期帝嚳的妃子,後世的堯帝就是她所生的。這在史籍《前漢·古今人表》中有記載:“陳豐,帝嚳妃,生堯。師古曰:即陳鋒也。

出自殷商時期古逢國君主豐伯,屬於以先祖名號為氏。

商王朝時期,在膠東半島有一個姜姓諸侯國,叫逢國。源於姬姓,出自周文王姬昌第十七個兒子姬子於之後,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。據史籍《姓篡》、《通志·氏族略》等記載:豐氏、酆氏始祖為周文王姬昌之子子於,起源於西周初年。豐,本為商王朝末期崇國君主崇侯虎的屬地。

2、源於地名,出自古代豐水流域,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。

在典籍《詩·大雅》中記載:“豐水東注。”豐水,是古代對中國北方一條河流的稱謂,源出今陝西省咸陽市南部秦嶺山脈的鄠南山豐谷,向北流注入渭水,實際上是渭河的一條支流。這在史籍《後漢書·郡國志·注》中有更詳細的記載:“豐水出鄠南山豐谷,北入於渭,通作灃。”商王朝末期,周文王姬昌將西伯侯都城遷到灃水西岸的豐邑(今陝西長安西南部),其地後來成為宗周的重要地域組成部分,最後以灃水流域為根據地,孕育並使姬姓周族發展壯大,最終滅了殷商王朝。

在典籍《韓非子·難二》中記載:“文王侵盂、克莒,舉豐。”這個“豐”,在史籍《路史·國名紀乙·商世侯伯》中認為是後來楚國之豐邑,即史籍《左傳·哀公四年》中記載的“司馬起豐,析與狄戎”的豐,也就是史籍《續漢書·郡國志》中記載的南陽郡析縣豐鄉城,位於今陝西省的山陽縣。所以,周文王之子所分封的地方應當是“文王舉豐”的豐,而不是“文王遷都於豐”的豐地。在豐侯的後裔子孫中,多有以國名為姓氏者,稱豐氏。漢武帝劉徹執政時期,詔令規範漢字,期間在許多地名的原字上增加了“邑”偏旁,以表示其專指地名,而“豐”字旁添加了“邑”偏旁,就成為後世的“酆”字,於是後來逐漸形成了豐氏、酆氏兩大支系。

3、源於姞姓,出自西周初期姞姓豐國,屬於以國名為氏。

西周初期,還有一個姞姓豐國。關於這個豐國,著名的虢國墓地發掘主持人姜濤認為,她在歷史上確實存在,並以“室叔簋”銘文為證:“室叔作豐姞旅簋”。這件“室叔簋”是室叔為其妻子所鑄造的青銅器,其妻為豐國人,該豐國為姞姓,故稱“豐姞”。不過,該姞姓豐國的故址到底在什麼地方,本書亦未曾考察清楚,還有待考古的進一步發現。/古典星座網/suanming/

4、源於姬姓。

出自春秋時期鄭國公族後裔公子豐,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。

春秋時期的鄭穆公姬蘭有個兒子叫公子豐,他在鄭釐公姬惲(姬髡頑)執政時期出任鄭國上大夫。到了公子豐的孫子一輩,叫豐施、豐卷,實際上就是以先祖的名字為姓氏,後代皆稱豐氏,亦史稱豐氏正宗;在後來的文字簡化過程中,“豐”字被簡化為“豐”字,該系豐氏族人多有順勢簡改為豐氏者,世代相傳至今。有許多豐氏族人皆尊奉鄭穆公姬蘭為得姓始祖。

出自春秋時期鄭國公族後裔公子偃,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。

在史籍《潛夫論》中記載:“有豐將氏。”漢朝學者王符在《潛夫論·志氏姓》中記載:“穆公之子,各以其字為姓,有豐將氏。”據史籍《左傳》記載:“鄭穆公子偃子游,其後為游氏。”公子偃,字子游,也是鄭穆公姬蘭的一個兒子。在春秋時期,“游”與“將”二字通假,因此公子偃又稱子將。

出自西周初期周文王第十七子的封地,屬於以國名為氏。

周武王姬發滅殷商以後,建立了周王朝,封自己的弟弟,即周文王的第十七子於豐地(今陝西戶縣),建有豐國,侯爵,因稱豐侯。“豐國,侯爵,始封文王子。今陝西西安戶縣東五里有豐城。”杜預注“酆國在始平戶縣東。”著名的西周史研究專家楊寬則認為古述不確。始平戶縣乃周文王姬昌建都之豐,為周之都,周武王姬發執政時期仍在使用,因此周文王之子不可能被封於此或十分靠近的地區。

出自春秋時期戎狄族豐國,屬於以國名為氏。

在春秋戰國的歷史上,有豐國國君稱作“豐王”,就是姬姓戎狄族人王者的稱謂,在出土的西周時期兵器“豐王斧”上的銘文就為“豐王”。

5、漢化改姓為氏

源於蒙古族

源於滿族

源於達斡爾族

源於其他少數民族,屬於漢化改姓為氏。今瑤族、苗族、傣族、土家族、布依族、彝族、黎族、佤族等少數民族中,均有豐氏族人分佈。其來源大多是在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,流改為漢姓豐氏,世代相傳至今。

二、遷徙分佈,聚集地

豐氏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、多姓源的姓氏,人口總數在中國的大陸和台灣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,在宋版《百家姓》中排序為第三百九十二位門閥。豐姓是當今較為少見的姓氏,人數不多,分佈很廣,今天津之武清,靜海,河北之青縣黃驊尚義、景縣,邢台南宮,山東之曲阜、商河、平邑、平度、龍口、昌樂、魚台,內蒙古之烏海,廣西之田林,雲南之隴川、河口,四川之合川,安徽,上海,湖北省浠水縣等地均有此姓,河南之羅山縣。

三、郡望堂號

京兆:亦稱京兆郡、京兆尹,實際是上不是一個郡,而是中央政府所在的地域行政大區稱謂,“尹”為其太守。西漢太初元年(丁丑,公元前104年)改右內史置京兆尹,為三輔之一,治所在長安(今陝西西安)。

松陽縣:東漢建安四年(己卯,公元199年)分章安縣地置松陽縣。隋朝開皇九年(己酉,公元589年)析松陽東鄉地置括蒼縣。唐武德四年(辛巳,公元621年)改置松州。唐武德八年(乙酉,公元625年)廢州復縣;同年省遂昌縣入松陽縣。唐景元二年(辛亥,公元711年)遂昌從松陽析出。唐乾元二年(己亥,公元759年)析南鄉地置龍泉縣,至此,縣域基本穩定。唐朝貞元年間,縣治由古市遷今址。五代後梁開平四年(庚午,公元910年)易名長松縣;後晉天福四年(己亥,公元939年)改稱白龍縣。宋朝鹹平二年(己亥,公元999年)復名松陽縣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,於1958年11月撤松陽縣併入遂昌縣,1982年1月復置松陽縣。

堂號

京兆堂:以望立堂。

松陽堂:以望立堂。

尚義堂:宋朝時候,豐有俊先後為揚州府和鎮江兩處的知府。他勤政愛家,最講義氣。他朋友的女兒被人拐賣到青樓。有俊花重金贖回,給她選了一個最好的讀書人為婚,還打發她出了嫁,一直把她當自己的女兒看待。京都尹王佐非常佩服他這種義氣。

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
姓氏起名相关内容
免費起名測名
情侶愛情配對
線上算命查詢
線上黃歷查詢
號碼吉凶測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