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風水文化第一村:三僚村
在我國有一個號稱中國風水第一村的三僚村,那麼這個風水第一村到底是怎麼樣的呢?
三僚村位於江西省興國縣東南64公里公里的梅窖鎮境內,是興國、寧都、於都三縣的交界處。距興國縣城67公里,距寧都縣城47公里,距於都縣城55公里。距贛州飛機場和井岡山飛機場都是150公里,興國縣城、寧都縣城每天都有中巴客車通往三僚村。三僚村是一個北、南、西三面環山的小盆地,南北寬2公里,東西長6公里,由西向東傾斜的小盆地。後龍山(海拔550.5米)從西向東橫亙在盆地的北面,牛軛丘(海拔774.6米)、廟子嶺(海拔692.2米)、羅刷嶺(海拔676米)等幾道山峰由南往東橫亙在村南,村西是與黃嶺村交界的黃嶺(海拔467.5米),東面雖然是平坦的水田和緩坡,但也有一座由北向南走向的小石峰羅經石(海拔387.3米),將三僚村封閉成一個相對完整的盆地。
三僚的地形是陰陽太極圖形,村裡有兩條彎延曲折的溪水,一條是從觀音巖的分龍潭起源,從西南往東北方向流,另一條是起於廖屋的山嶺,由西北往東南方向緩緩而來,兩溪在三僚楊公祠前匯合,有意思的是,兩條溪流的水溫竟相差5、6度,左邊的一條水溫冰冷,謂之陰溪,右邊一條水溫較熱,謂之陽溪。楊公《撼龍經》曰:“兩水夾處是真龍”。楊公攜曾、廖兩弟子雲遊至此,都相中了此塊寶地。自此,曾屋村、廖屋村分處在指針的兩邊,就像太極圖形中的兩儀。
三僚村本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山區自然村寨,據三僚曾氏族譜記載,“先有陳劉沈,後有高曾廖”,在楊公及曾、廖兩弟子到來之前,已經有姓陳、劉、沈三大主要的家族居於此地,後來因為各種原因,或家道衰落、或背井離鄉而去,現在只剩下一戶姓沈人家,其餘均為曾、廖兩姓族人。唐僖宗坤符18年(公元880年),原朝庭金紫光祿大夫、司天監正、風水大師楊筠松(名益,號救貧)先生,攜弟子曾文辿、廖瑀雲遊至此,被該村的風水所吸引,楊救貧本無意駐足,但曾文辿卻想為自己找一塊吉壤定居。曾文辿發現三僚這個地方不錯,告訴師父楊筠松說:“前有金盤玉印、後有涼傘遮陰,子孫可世代為官”。楊筠松過去一看,果然是個山環水繞的風水寶地,盆地中間有一座長條形的石峰,盆地後有一顆涼傘形的松樹,樹下是一塊圓形巨石。在他眼裡此地更是一個堪輿人世居之地,於是他告訴曾文辿:“前有羅經吸石,後有包裹隨身,子孫代代為仙客”。於是楊筠松和他的兩個弟子一起,在盆地的中間搭茅棚居住,古時把茅棚稱為“寮”,於是人們把這裡稱作“三寮”,後來又改為現在的名字三僚。後來曾文辿全家從於都遷往三僚定居,楊筠松特地為徒弟擇址定向,並作了一份鈐記流傳至今:
僚溪三水不易觀,四畔好山巒;
甲上羅經山頂起,西北簾幕應;
南方天馬水流動,仙客拜朝中;
出土蜈蚣艮寅向,十代年中官職旺;
今卜此地為爾居,代代拜皇都;
初代錢糧不興大,只因丑戌相刑害;
中年富貴發如雷,甲木水栽培;
兔馬生人多富貴,犬子居翰位;
今鉗此記付文辿,三十八代官職顯。
三僚村的來龍去脈
楊筠松的首座弟子曾文辿,是三僚曾氏開基祖。楊筠松雲遊天下,本無意在一地駐足,但曾文辿卻想找一塊吉壤安家定居。有一天,曾文辿發現三僚這個地方不錯,就告訴楊筠松說他找到了一個“前有金盤玉印,後有涼傘遮蔭”的地方,如果居住下來,子孫可以世代為官。楊筠松過去一看,果然是一塊山環水繞的肥美盆地,盆地中間有一座長條形的石峰,正好是一個八卦羅盤形。盆地後部有一棵涼傘形的松樹,樹下是一塊圓形巨石。他告訴曾文辿說:“這裡果然是我們堪輿人家的世居之地。你看前有羅經吸石,後有包裹隨身,住在這裡,子孫世世代代端著羅盤背著包裹出門。”
楊筠松和他的弟子一起,在盆地中間搭茅棚居住,他們把茅棚稱為“寮”,師徒三人三座茅棚,附近的人們就把這裡稱作“三寮”(現在寫作三僚)。三僚村有兩個楊公祠,曾屋的楊公祠安放的是楊筠松祖師和開基祖曾文辿的塑像,廖屋的楊公祠安放的是楊筠松祖師和廖金精的塑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