潮州方言的熟語典故

潮州方言的熟語典故

潮州方言的熟語典故

潮州方言的熟語典故,是潮汕人民千百年來在勞動和生活實踐中創造、流傳下來的,是潮州方言的一個不可分割的部分,也是潮汕文化領域中燦爛的藝術結晶,它的文化內涵十分豐富。潮汕地區歷來是人傑地靈,物華天寶。因此,在熟語典故中有不少是反映潮汕地區的風土人物。如“到廣不到潮,白白走一遭;到潮不到橋,白白走一場。”反映了潮汕迷人的風光。“闊過開元寺”“潮州厝,皇宮起”反映了開元寺的雄偉壯觀以及潮州宅居的富麗堂皇。“沉東京,浮南澳”則記錄了潮汕地區自然地貌的變遷。

某些熟語典故,是由一些人物傳說而衍生出來的,我們從中可以了解到潮汕歷史上的人物逸事。例如:“個脾孬過丁盛發”,說的是清末潮州名醫丁盛發的軼事。“前門夏秀才,後門夏雨來”、“早出日頭晤成天”分別出自潮州秀才夏雨來和潮州狀元林大欽。

某些熟語典故反映了曾經發生的歷史事件,這些事件既有潮汕本土的,也在非潮汕本土的。例如“趕你去狗卵山烙日花”反映的是唐朝陳元光帶兵到潮州鎮壓畲族人民的暴動,結果被畲族人民圍困在一個山頭的歷史事實。“識字掠無蟛蜞”則反映了清朝初年,清統治者為了防禦鄭成功,下令將沿海居民內遷的歷史事件。“所斷手指頭”則出自唐朝將軍南霽云為討救兵,抗擊安史之亂。而“荊州借久成已業”則反映了三國時期吳國、蜀國矛盾的根源。

從一些流行的熟語典故中,我們可以看到潮汕地區的一些人文歷史。例如“澄海無客,大埔無福”。“潮州福建祖”,反映了潮汕地區的移民史。由於北方戰亂,從中原逃難南來的有不少先在福建定居,后又輾轉遷入潮汕,如潮汕前七賢之一的王大寶,其先世就是唐末五代初,史稱“儉約好禮”的閩王王審知。王審知的玄孫王坦由泉州遷漳浦,再遷饒平,最後定居海陽。又如明代潮籍學者薛侃,他的先祖薛蘭也是“閩之廉村人”,宋淳熙末年“始遷於潮”,“卜居鳳隴”。其它的如海陽著姓林氏,遷自泉州;澄海林氏,遷自福州;潮陽肖氏,遷自龍溪等,故有“潮州福建祖”之熟語。“澄海無客,大埔無福”,反映了客家人和潮汕人在潮梅各地互為雜處,而只在大埔純客家縣,澄海純福老縣。

熟語典故中有一些反映了潮人的過番史,如“無可奈何樁甜踩”,“盪到無,過逞羅”。過去,不少潮汕人因為生活所迫,飄洋過海移居國外。而僑居國外的潮人,則把辛辛苦苦賺來的錢財、寄回家鄉贍養家裡人,家裡人則坐享其成,所以熟語說:“番畔錢銀唐山福”。

有些熟語直接反映了潮汕民間流行民俗活動,如“鹽灶神欠拖”、“做鬼爬晤上施孤柵”。前者反映澄海鹽灶,每年游神時總是把神像放在地上拖行。後者反映了七月十五潮汕的施孤活動。

熟語典故是人民群眾以精練生動的語言,概括反映了潮汕人民的智慧和愛憎感情,是潮汕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。

南方網編輯:蔡曉丹

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
小故事相关内容
免費起名測名
情侶愛情配對
線上算命查詢
線上黃歷查詢
號碼吉凶測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