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室三母實行胎教的故事
《列女傳·周室三母》有記載,文王之線太任,品德端正有教養,當她懷孕以後,注意實行胎教,不看難看的顏色,不聽雜亂的聲音,不說戲言。雖然將兒子文王生於豬牢旁,但文王一生下來,就特別聰明,母親教一件事,他能知道一百件事。人們都稱讚她這是胎教的結果。
古代婦女懷孕以後,不側睡,不側坐,不斜站。不吃味道不正、做得不精細的食物。座位不端正不坐,不看難看的顏色,不聽雜亂的聲音。夜裡要默誦優美的詩歌,回憶美好的事物。這樣做,所生的孩子會相貌端正,才能和品德都能超過別的人。因此,婦女懷孕的時候,要謹慎地感受外界的事物。感受美善的事物,所生孩子則美善;感受邪惡的事物,所生的孩子則邪惡。孩子之所以千差萬別,都是因為母親在懷孕時感受外界事物不同。文王的母親,可以說是懂得對外界事物的感受可影響胎兒的道理。
這是我國最早對於胎教的記載。在古代,我國很早就有意識地實行胎教。古希臘的柏拉圖也曾主張實行胎教,但比我們中國實行胎教的記載要晚七百多年。
人們最初實行胎教,並不懂得其中的科學道理,但那究竟還是說明我國古人很早就具有相互的“優生”思想,這是很可貴的。最初的胎教,其具體做法基本上是消極地限制孕婦的行動、坐立、飲食、情緒,但這些做法的出發點是控制孕婦對外界事物的感受。認為對外界的感受,會反映到體內,影響胎兒,雖還不懂得其中的理論,但這終究還是一種唯物的觀點。在唯心主義“宿命論”盛行的古代社會,這種思想不能不說是具有進步意義的。
中國古代的胎教思想是在實踐中不斷發展的。隨着醫學科學的發展和人們實踐的豐富,後來人們總結出這樣的一套胎教做法:“調情志,忌房事,節飲食,適勞逸,慎寒溫,戒生冷。”這些做法,在今天看來也是很有實用價值的,而且也是具有一定科學依據的。今天的胎教理認和做法,也是在我們古代胎教理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