錢塘第一井
錢塘第一井,位於吳山北麓因此並而得名的大井巷內,又名寒泉、吳山井、大井。
據史料記載,該井為吳越國時國師德昭和尚開鑿。因為“山脈融液,獨源所鍾,不雜江湖水之水”的原因。品其水味,為錢塘第一。初時水口甚巨,周長在四丈左右。因水口過大而常有落水身亡者,南宋紹興年間(1131—1162),太尉董德之率人以大石板覆之,上開六眼,僅容水桶出入以供汲水之用。淳祐七年(1247)杭州大旱,西湖乾涸,城中諸多水井皆千枯竭,“獨此井日下萬綆,不減不盈,都人神之”。是年,在井上建亭加以保護。明洪武七年(1374),參政徐本在井邊立石,上刻“吳山第一泉”,並在碑石背面銘文記載此井宋時故事。成化十年(1474),亭毀於火中。至明孝宗弘治年間(1488-1505),井眼木石俱壞,參政周木予以整修,並改六眼為五眼。
據明田汝成所著《西湖瀏覽志》卷十三,其時併骨有金銀雜色魚長數尺者,或隱或現,相傳來自井底泉眼。雖然歷經千年,今天的錢塘第一井仍然是井水清澈,遇旱不竭,久雨不溢,附近居民多有來此取用者。現有井圈為後人用混凝土製作,呈六邊形,上刻“古天井”三字。1986年4月,由杭州市 人民政府公布為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據錢塘第一井不遠處的小井巷右側,尚有吳越時開鑿的古水井一口,名小井。據《咸淳臨安志》記載,此井原稱天井,曾湮沒多年而不知所在。南宋嘉泰二年(1202)六月六日,原清河郡王張俊府第失火,延燎巷中700餘戶。事後,太守丁常任於瓦礫之中偶然發現此井,經數日整理始見全貌,飲之甘美。又據《二老堂雜誌》卷四,該井井口刻有“後唐清泰二年開”字樣,此說如可採信,該井的開鑿當在公元935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