樂不思蜀

樂不思蜀

樂不思蜀

成語出處 《三國志 ·蜀書·後主傳》裴松之注引《漢晉春秋 》:“問禪曰:“頗思蜀否?”禪曰:“此間樂,不思蜀。””

【典故】

三國時期,劉備 佔據蜀地,建立蜀國。他死後,兒子劉禪繼位,又稱劉阿斗。劉禪昏庸無能,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後,公元 263年,蜀國就被魏所滅。劉禪投降后,魏王曹髦 (máo)封他一個食俸祿無實權的“安樂公”稱號,並將他遷居魏國 都城洛陽居住。魏王自己也無實權,掌大權的是司馬昭 。在一次宴會上,司馬昭當著劉禪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。劉禪隨從人員想到滅亡的故國,都非常難過,劉禪卻對司馬昭說:“此間樂,不思蜀。”他一點兒也不想念蜀國。

人們根據這個故事,引申出“樂不思蜀”這個成語。[5]

【原文】

丁亥,(魏元帝)封劉禪為安樂公,子孫及群臣封侯者五十餘人。晉王①與禪②宴,為之作故蜀技③,旁人皆為之感愴,而禪喜笑自若。王謂賈充 曰:“人之無情,乃至於是乎!雖使諸葛亮 在,不能輔之久全,況姜維 邪?”

他日,王問禪曰:“頗思蜀否?”禪曰:“此間樂,不思蜀。”郤正 聞之,謂禪曰:“王若后問,宜泣而答曰:“先人墳墓,遠在岷、蜀⑤,乃心西悲,無日不思。'因閉其目。”會王復問,禪對如前,王曰:“何乃似郤正語邪!”禪驚視曰:“誠如尊命。”左右皆笑。

【譯文】

公元264年3月27日,魏元帝封劉禪為安樂公,子孫和大臣封為諸侯的有五十人。司馬昭和劉禪一起歡宴,特地為劉禪演唱劉禪故國蜀地的樂音舞蹈,在旁的人們都為劉禪的亡國感到悲傷,但劉禪卻歡樂嬉笑,無動於衷。司馬昭看見這種情形就對賈充說:“人的無情,竟到了這種地步,即使讓諸葛亮在世,也不能輔佐他長久安全無事,何況是姜維呢!”

又一天,司馬昭問劉禪:“你很思念蜀國嗎?”劉禪說:“這裡很快樂,我不思念蜀國。”,郤正知道了這事就對他說:“如果晉王再問起時,你應哭泣着回說:“先人的墳墓都葬在蜀地,於是心向著西面而悲傷。沒有一天不思念呀。'就閉上眼睛”適逢司馬昭再次問他時,劉禪便照着郤正教他的話回答,說完並閉上眼睛,想裝出要哭的樣子。司馬昭於是說:“為何你剛才所說的話,像是郤正的語氣呢?”劉禪聽了大驚,睜眼望着司馬昭說:“您的話確實沒有錯。”左右的人都笑了。成語典故 蜀後主劉禪投降后,司馬昭設宴款待,先以魏樂舞戲於前,蜀官傷感,獨有後主有喜色。司馬昭令蜀人扮蜀樂於前,蜀官盡皆墮淚,後主嬉笑自若。酒至半酣,司馬昭謂賈充曰:“人之常情,乃至於此!雖諸葛孔明 在,亦不能輔之久全,何況姜維乎?”乃問後主曰:“頗思蜀否?”後主曰:“此間樂,不思蜀 也。”人們常把樂以忘返或樂而忘本,無故國故土之思,稱作“樂不思蜀”。這個典故就產生於三國時的洛陽。

當時魏 軍入川,蜀後主劉禪投降,被送到洛陽。司馬昭封他為安樂公,賜住宅,月給用度,僮婢百人。劉禪為表感謝,特意登門致謝,司馬昭於是設宴款待,並以歌舞助興。當演奏到蜀地樂曲時,蜀舊臣們油然誦起國破家亡的傷懷之情,個個淚流滿面。而劉禪卻麻木不仁嬉笑自若。司馬昭見狀,便問劉禪;“你思念蜀嗎?”劉禪答道:“這個地方很快樂,我不思念蜀。”

他的舊臣谷正聞聽此言,連忙找個機會悄悄對他說:“陛下,等會兒若司馬昭再問您,您就哭着回答:“先人墳墓,遠在蜀地,我沒有一天不想念啊!”這樣,司馬昭就能讓陛下回蜀了。”劉禪聽后,牢記在心。酒至半酣,司馬昭果然又發問,劉禪趕忙把谷正教他的話學了一遍,只是欲哭無淚。司馬昭聽了,說“咦,這話怎麼像是谷正說的?”劉禪驚奇道:“你說的一點不錯呀!司馬昭及左右大臣全笑開了。司馬昭見劉禪如此老實,從此就再也不懷疑他。劉禪就這樣在洛陽安樂地度過了餘生,傳下了這令人捧腹的“樂不思蜀”典故。[6]

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
小故事相关内容
免費起名測名
情侶愛情配對
線上算命查詢
線上黃歷查詢
號碼吉凶測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