稽古之力
《後漢書 ·恆榮傳》:“即拜佚為太子大傅(佚,張佚,為漢時博士)。而以榮為太子少傅,賜以輜車、乘馬(輜車,有帷蔽可以坐卧載物的馬車)。榮大會諸生,陳其車馬印綬,日:“今日所蒙,稽古之力也,可不勉哉!””
東漢時,沛郡龍亢人桓榮善於習講《尚書》。漢光武帝劉秀征拜他為博士,因為他與博士論辨經義時,不但溫恭遜讓,表現得很有禮貌,而且顯得內涵深沉,寬博有餘,以此受到光武帝的賞識,並任以為太子少傅.他感蒙聖恩,一次在太學生面前把所得的賞賜物擺出來,說能得到如此厚遇。是因為“稽古之力”,意即得力於研習古代經書。后因用為得力於研習古文事之典 。
《幼學瓊林》卷四“文事”:“以物求文,謂之潤筆之資(《隋書·鄭譯傳》:“上令內史令李德林立作詔書,高穎因戲謂譯曰:“筆干。,譯答曰:“出為方
岳,杖策言歸,不得一錢,何以潤筆?”上大笑。”因文得錢,乃曰稽古之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