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物傳說:湛甘泉與淡鰡魚
明代哲學家湛甘泉,在南京做官時,曾寫過一首詩,其中兩句是“幸得歸到東華市,新蒜將來煮淡鰡”。東華市在今新塘鎮東華村,是明代沙貝鄉(新塘)的市場。淡鰡又是什麼?說起來有段故事。
甘泉父親早死,全靠母親提攜,十四歲才讀書,甘泉母親陳氏,嚴德過人,教子有方,使甘泉從小養成了儉樸的習慣。他讀書時,吃的是鹽魚飯,穿的是麻布粗衣,經常與窮家孩子一起玩要,采野花,捉小鳥,摸魚蝦成了他最愛的事情。有一次,甘泉和孩子們在河邊的石山下發現一個泉眼,泉里有一群五彩斑爛的小魚隨水遊動。孩子們看呆了,這些閃光遊動的魚叫淡鰡魚。孩子們回家拿來網兜和水桶,七手八腳地把魚兜到水桶魚里。這時大家都非常快活,對着美麗的小魚七嘴八舌地議論。有的說把魚放到村裡的池塘里養,有的說每人分幾條回家。甘泉眼睛一眨,對大家說:“送給王阿婆,她有病,讓她吃鮮魚,補補身體。”大家同意甘泉的意見,一齊把魚送到王阿婆家裡。
王阿婆無兒無女,患風濕病躺在床上。從此,甘泉和孩子們經常給她送魚。王阿婆吃了淡鰡魚,病逐漸好了,並能起床走路了。這消息一下傳遍了附近鄉村,人們都把淡鰡魚當成治風濕病靈丹妙藥。不久,一個有患有風濕病的財主知道了,便叫了幾個爪牙,用網把泉眼網住,把泉眼裡所有的淡鰡魚捉回去。當晚,他就煮來吃,希望把自己的風濕病治好。
誰料,一天,兩天……,捉回去的魚吃光了。他的風濕病不但沒治好,而且一天比一天嚴重,最後成了跛子。財主大發雷霆,叫人用鋤頭把泉眼鑿開;想把淡鰡魚全部弄死。但這種神奇的魚卻一下子全鑽到泥里去。從此,淡鰡魚就不再游出水面而躲在泥巴里,只有偶爾出來換一口氣,又鑽到深處去;淡鰡魚也失去原來的光彩而變成泥土般的顏色。
搜集整理:湛寶源 講述人:湛潤鏐 流傳地區:增城新塘一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