費姓的來源
費姓,中國漢族姓氏。費姓在全國分佈較廣,尤以河北、四川、重慶、上海、江蘇、安徽、浙江、湖北、河南等省市多此姓,上述七省市費姓約佔全國費姓人口的85%。在宋版《百家姓》中排名第65位。
源流一
1源於嬴姓,出自遠古帝王顓頊裔孫大費次子若木之後,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。姓氏音讀作fèi。 相傳顓頊是黃帝孫,有裔孫伯益,伯益曾協助大禹治水有功,受封於大費,他有裔孫大費,大費有子二人,其中次子名若木,因不得繼承爵位而淪為平民,遂以父名為姓氏,姓費,以標明自己的血統所出,其後代相傳姓費。如夏桀時去夏歸商的費昌,就是他的後裔。費昌後裔子孫中,有個人叫費仲,是商末紂王身旁著名的的佞臣。在殷商王朝覆滅之時,費仲被周武王姬發所殺,並傳首號令,以為禍國殃民者戒。
2春秋時楚國大夫費無極之後,嬴姓,屬於以封邑名為氏。姓氏音讀作fèi。費無極,亦作費無忌,春秋末年楚國佞臣,官至太子少師。楚平王本為了聯秦制晉,讓其子太子建與秦女孟嬴聯姻。派費無忌到秦國去迎接秦女孟嬴,孟嬴甚美。費無極渲染孟嬴絕世美麗,天下無雙,便勸平王自己娶她。平王好色,強納兒媳,費無忌也轉為侍奉平王。由於擔心太子建登位後對自己不利,於是不斷離間平王和太子建。迫害太子建與伍奢全家,伍子胥僥倖逃脫到吳國,給楚國大亂埋下了伏筆。後來費無忌與鄢將師妒忌左尹郤宛擊敗吳國,殺其全家,伯郤宛之子伯嚭奔吳國。國人怨令尹囊瓦,囊瓦(子常)殺費無忌並滅其族。在費無極的後裔子孫中,多有以先祖封邑名稱為姓氏者,稱費氏,世代相傳至今,史稱費氏正宗。
出自嬴姓。顓頊的裔孫伯益助大禹治水有功,被封於費(今山東費縣)。伯益有兩個兒子,長子大廉繼承了他的爵位,次子若木沒有得到爵位,就用父親的封地名作為自己的姓,其後代以費為姓。
源流二
源於姬姓,出自春秋時期魯懿公之孫費庈父之邑,屬於以國名為氏。春秋時期,魯國有大夫費庈父,其後裔子孫因他以費縣為食邑,後世子孫遂以封地名為姓,稱為費氏,讀音作bì。
源流三
1源於鮮卑族,出自南北朝時期北魏王朝鮮卑拓拔部費連氏族,屬於漢化改姓為氏。南北朝時期,北魏鮮卑族費連氏,在北魏孝文帝拓拔·宏(元宏)執政時期,將都城從平城(今山西大同)遷至洛陽(今河南洛陽)之後大力推行漢化改革政策,將鮮卑族的多音複姓多改位單字漢姓,其時,費連氏改漢姓為費氏,讀音作fèi。
2源於蒙古族,屬於漢化改姓為氏。據史籍《清朝通志·氏族略·蒙古八旗姓》記載:蒙古族郭爾羅斯氏,亦稱郭洛羅斯氏,源出元朝時期豁羅剌思氏後裔,內扎薩克氏族中也有此姓,以部為氏,世居沾河(今吉林雙陽河流域)、察哈爾(今河北張家口一帶,包括河北、內蒙烏蘭察布盟、錫林郭勒盟一部、山西部分地區)、科爾沁(今內蒙古東部通遼地區、吉林西部一帶)。後有滿族、鄂溫克族引為姓氏者,滿語為Gorlos Hala。
清朝中葉以後,蒙古族、滿族、鄂溫克族郭爾羅斯氏多冠改漢姓為費氏、郭氏、高氏等,其讀音皆作fèi。
3源於滿族,屬於漢化改姓為氏。據史籍《清朝通志·氏族略·滿洲八旗姓》記載:
1滿族費佳氏,滿語為Feigiya Hala,祖先原為漢族,源出費序父一系,東漢末期被遼東鮮卑烏桓部攜後融入鮮卑族,逐漸演化為海西女真,居訥殷江(今吉林撫鬆鬆花江上游流域),後多冠漢姓為費氏。
2滿族費莫氏,滿語為Feimo Hala,為滿族老姓,是八大姓之一,後多冠漢姓為費氏、莫氏、馬氏、麻氏等。[ 古典星座網 ]
3滿族費雅氏,亦稱蜚雅氏、富義氏,滿語為Feiya Hala,世居輝發(今吉林柳河、輝發河以及沙河下游,樺甸、輝南一帶),後多冠漢姓為費氏、富氏。
滿族費氏讀音皆作fèi。源於其他少數民族,屬於漢化改姓為氏。
4今彝族、布依族、土家族等少數民族中,均有費氏族人分佈,其來源大多是在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,流改為漢姓費氏,世代相傳至今。姓氏音讀作fèi。
費姓的遷徙分佈
據《史記》記載,若木子孫在上古至夏朝時,已“或在中國,或在夷狄”,其後裔費昌在夏桀時去夏歸商。此外,商代還有佞臣費仲。
春秋時,隨著魯大夫費父、季友、楚大夫費無極分別封於費地,其子孫以邑為氏,費姓隊伍迅速擴大,所居區域也擴展至今山東、湖北境內。兩漢時期,費姓名人有東萊(今山東掖縣)人費直,汝南(今河南平輿)人費長房,犍為南安(今四川東南部)人費貽,吳郡吳興(今浙江吳興)人費鳳。說明費姓在此際除繼續繁衍於今河南、山東、湖北之地外,已有費姓徙居犍為郡、吳興郡,犍為郡地跨今雲貴川三省,吳郡地跨江浙,可見當時費姓分佈之廣。
三國時,江夏 (今湖北地區)人費禕因求學入益州(今四川成都),並落籍該地,後貴為蜀國宰相,並與劉禪結為兒女親家,使江夏郡的費姓在蜀地顯赫。
兩晉南北朝時,在江夏郡繁衍的費姓依舊興旺,而且名人不斷。隨著北魏費連氏、費莫氏改為費姓,使河南、山西、河北等地都有了新的費姓族人。
唐末五代時期,中原板蕩,民不聊生,有費姓人隨逃難的隊伍入遷今安徽、江蘇、浙江等地,並有一支進入福建。
宋末,隨著江浙之地變為殺人戰場,有費姓繼續南遷於今兩廣之地。
明初,山西費姓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,被分遷於山東、江蘇、天津、河北、河南等地。明清兩代,繁衍於今浙江紹興一帶的費姓由於從事師爺或幕僚的行當,有落籍於今北京的。
清中葉以後,費姓人有赴台謀生者,而且此期之費姓已分佈於今全國大多數地方。
當今,費姓在中國大陸姓氏排行中位於156位,約占中國人口總數的0.07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