洪姓的來源 寓意聰明的名字
洪姓的來源
一、來源有三。
1、來源共氏。
東漢靈帝時,十常侍作亂,有帝隨從官共姓者,為避禍改姓洪,原籍敦煌,改洪姓後徒青州,至三國吳,其後裔宣城人洪矩為廬江太守。所以洪姓歷史至少有1800多年。
2、改自弘氏。
唐高宗太子李弘,死後謚號孝敬皇帝,毗陵洪姓本姓弘,為避此名諱而改姓洪。又,宋太祖趙匡胤之父趙弘殷,因避其名字之諱,豫章和曲河弘姓均改姓洪。
3、出自外族的改姓。
在秦漢時期東南地區的山越族中早有洪姓,不久與中原南遷漢人相混居,最後同化為東南洪姓漢族,是組成東南洪姓的重要成分。直到清朝前,洪姓人群中基本上沒有發生過較大的其他民族血緣的融人。到清前期,滿洲八旗姓愛新覺羅氏、洪佳氏、宏義氏,清蒙古八旗姓烏蘭氏、弘吉剌氏等先後全部或部分改姓洪氏,形成了北方地區的洪姓。南方土著中的洪姓最早來自東南地區洪姓漢民,融入土著後逐漸土著化,在南方地區漢化的過程中很多土著的洪姓又回到漢族。
二、遷徙分佈,聚集地
洪姓形成後,主要活動地區在江西、湖北、江蘇和浙江等地,人口發展迅速,這與東南地區的原山越族洪姓人群的漢化有關。
宋朝時期,洪姓大約有19萬人,約佔全國人口的0.24%;排在第七十五位。洪姓第一大省是江西,約佔全國洪姓總人口的43%。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江西、浙江、江蘇、福建,這四省洪姓大約佔全國洪姓總人口的82%,其次分佈於四川、河北、河南、廣東。全國形成了以贛、浙、蘇、閩為中心的洪姓聚集區。
明朝時期,洪姓大約有17萬人,約佔全國人口的0.18%,排在第九十六位。明朝時期,浙江為洪姓的第一大省,約佔全國洪姓總人口的33%。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浙江、安徽、福建,這三省大約占洪姓總人口的64%,其次分佈於江西、江蘇、湖北,這三省的洪姓又集中了20%。宋、元、明期間600餘年,洪姓的分佈總格局變化較大,其人口主要向東南沿海地區遷移。全國的洪姓中心仍在浙、蘇、閩地區。
三、郡望堂號
洪姓的郡望主要有敦煌、宣城、豫章三個。
洪姓的堂號除與郡望相同外,著名的還有雙忠堂。“雙忠”堂號出自宋朝洪皓。/古典星座網/suanming/
禮部侍郎洪皓出使金國,被扣15年,堅貞不屈,常派人回朝廷通報金國的情況,人們把他比作西漢的蘇武。他的兒子洪邁,又以翰林學士的身份出使金國,也不屈服被扣留。時稱“父子雙忠”。
四、洪姓血型
洪姓人群的血型分佈總的是:O型占36.7%,A型占29%,B型占26.5%,AB型占7.8%。
五、當代洪姓的分佈
當代洪姓的人口200餘萬,為全國第九十九位姓氏,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.16%。從明朝至今600年中洪姓人口由17萬增到200餘萬,近11倍多,洪姓人口的增加速度低於全國人口的增加速度。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洪姓人口增加率是呈下降態勢。在全國的分佈目前主要集中於廣東、台灣、福建、浙江四省,大約佔全國洪姓總人口的49%,其次分佈於安徽、江西、江蘇、重慶,四省市又佔洪姓人口27%。廣東為洪姓第一大省,約占洪姓總人口14%。全國形成了沿長江口、南抵海南的一片高比率洪姓分佈區域。在600年間,洪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、元、明期間區別不大,由東南部繼續向西、向南移民。
洪姓在人群中分佈頻率在浙滬贛、蘇皖大部、鄂湘東段、閩台瓊、廣東大部、廣西南段、雲南東部、重慶中部、黑龍江北部、吉林中部、內蒙古東北,洪姓一般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.22%以上,中心地區可達1.5%以上,這一區域覆蓋面積大約占可國土總面積的16%,該地區居住了大約73%的洪姓人群。在蘇皖北部、魯豫東南部、鄂湘桂大部、廣東西部、川渝黔大部、雲南西部、陝西南部、遼吉黑大部、內蒙古東端、新疆西北,洪姓一般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.11%--0.22%之間,覆蓋面積佔了國土總面積的23.6%,該地區居住了大約21%的洪姓人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