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姓的來源 怎麼取名好聽

常姓的來源 怎麼取名好聽

常姓的來源 怎麼取名好聽

常姓的來源

一、來源有五。

1、出自古常國。

相傳黃帝時代已經存在常侯國,黃帝之臣常先、常儀均為古常國之後裔。常姓的歷史雖十分悠久,但常姓在夏商時代的活動沒有任何資料,古常國的後代失去了音信。僅在春秋時留有一點痕跡,春秋時莒國有常儀靡之地,在今山東莒縣北,或為常儀族所居過的地方。

2、出自姬姓。

周武王滅商後,封其同母弟封於康,稱康叔封,康國在今河南禹州西北的夏王少康的古城。周成王時轉封於衛,史稱衛康叔,衛國先建於商朝國都朝歌城郊,今河南淇縣東北。衛康叔的支庶子孫食采於常,在今山東滕州東南,子孫遂以邑為氏。姬姓常氏的歷史至少有3000年。

3、源出姬姓。

吳國始祖是周文王姬昌的伯父太伯和仲雍,吳王封其支庶子孫於常,也就是吳先祖曾居住的延陵古城,即今江蘇常州,子孫遂以邑為氏。

4、源出羋姓。

楚大夫恆思公之後有恆氏、常氏。到北宋時,為避真宗趙恆的名諱,改天下所有恆姓為常姓。其實恆、常兩姓原本一家,同出一祖宗。

5、外族基因的流入

第五支出自外族的改姓。我國的常姓同外族的關係十分密切,從西漢起不斷有外族血液流入,外族的常姓是組成我國常姓的重要成分,歷史上發生的主要事件有:兩晉時期的山越族,隋時西域鄯善右族均有常氏。宋時恆氏因避真宗恆之名諱,改為常氏。到清朝時滿洲八旗姓瓜爾佳氏、常佳氏均集體改姓常氏。隨後的蒙古人、回回人都有改本民族姓為漢姓常,這些北方地區外族常姓人群與漢族混居,逐漸地融合同化成了漢族。

二、遷徙分佈,聚集地

先秦時期,常姓活動在山東、浙江一帶。兩漢時期,常姓西移經河南達山西、四川。三國兩晉時,四川和河南形成了常姓主要的生息地。同時常姓挺進甘肅,在隋唐時期成為望族。到唐宋時期,常姓已經散播到江南各地。

宋朝時期,常姓大約近12萬人,約佔全國人口的0.15%,排在第一百六位。四川為常姓第一大省,約佔全國常姓總人口的42%。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四川、河南,這二省占常姓總人口的57%,其次分佈於安徽、山東、山西、廣西、湖北五省。當時常姓主要分佈在長江以北地區:以西部四川、東部豫皖魯為中心的兩大塊聚集區。/古典星座網/suanming/huangli/

明朝時期,常姓大約有9萬餘人,約佔全國人口的0.1%,排在第一百二十位以後。山西為常姓第一大省,約占總人口的26.8%。常姓主要分佈於山西、河南、山東、河北,這四省大約占常姓總人口的67%。其次分佈於浙江、安徽、江西三省。宋、元、明600餘年,常姓人口主要向北部、東南地區遷移,晉、豫、魯、冀為常姓的聚集中心。

三、郡望堂號

常姓的郡望有平原、河南等。

常姓以知人為其堂號。“知人”堂號典出唐朝的常何。

常何為唐太宗時中郎將,不識字。太宗要求大臣上書議論國家大事,常何只好請門客馬周代筆。太宗十分欣賞,表揚常何寫得好。常何不願意竊取別人的功勞,遂如實向太宗匯報原委。太宗立刻下詔馬周,封其為監察御史,並表揚常何的知人,賜綢緞300匹。

四、常姓血型

常姓人群的血型分佈總的是:0型占31.8%,A型占28.6%,B型占30.1%,AB型占9.5%。

五、當代常姓的分佈

當代常姓的人口已達240多萬,為全國第八十七位姓氏,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.19%。自宋朝至今1000年間常姓人口增加率是呈V形態勢。目前常姓主要集中於河南、新疆二省區,大約占常姓總人口的39%。其次分佈於河北、山西、安徽、黑龍江、陝西、雲南,這六省只集中了34%。全國形成了關內豫冀晉、關外黑吉遼兩塊常姓聚集區占從明朝至今600年間,常姓人口流動主要是由東南向中原的強勁回遷,以及由華北向東北的移民。

常女生在人群中分佈在豫晉、新疆西南和西部、陝西大部、寧夏、甘肅東部和中段、冀魯西部、皖鄂北部、內蒙古東西兩端北和中段、黑龍江西部、吉林西北,常姓一般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.39%以上,中心地區可達到4.8%以上,以上地區覆蓋的國土面積約佔了全國總面積的24.6%。該地區居住了大約50%的常姓人群。在河北東部、京津、內蒙古東部、黑吉遼大部、山東大部、江蘇北段、皖鄂中部、川渝北段、陝西西南、甘肅大部、青海東部,常姓一般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.26%—0.39%之間,以上地區覆蓋的國土面積約佔了全國總面積的20%。該地區居住了大約27%的常姓人群。

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
姓氏起名相关内容
免費起名測名
情侶愛情配對
線上算命查詢
線上黃歷查詢
號碼吉凶測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