應姓的來源 怎麼取名好聽

應姓的來源 怎麼取名好聽

應姓的來源 怎麼取名好聽

應姓的來源

一、來源有二。

1、應姓源出姬姓。

西周初,周成王封武王第四子於應,為侯國,在汝州葉縣應城(故地在今河南平頂山市的治陽鎮)。應國不久衰弱,先附屬於周天子,隨後依附於秦國。春秋時楚文王滅應,子孫以國為氏。應氏的歷史大約有2600多年。

2、外族基因的流入

宋朝時期,應姓大約有5萬8千人,其時浙江為應姓第一大省,約佔全國應姓總人口的一半以上,其次分佈於江西、河南、福建等地。明朝時期,應姓大約有11萬8干人,浙江仍為應姓第一大省,其次分佈於江蘇、福建、河南、安徽、湖北等地。

二、遷徙分佈,聚集地

1,滍陽應氏。滍陽,應國故城,在今河南省平*山市。有西周應國貴族墓,發掘出大量文物。

2,南頓應氏。漢代有南頓應氏。南頓,在今河南省項城縣北50里。

3,大田里應氏。東晉時,應詹隨晉元帝渡江而南,占籍於婺永。應詹有兩個兒子,應誕留居江西宜黃,應玄隨父至婺,留居永康大田里,即今浙江省永康市芝英鎮一帶。爾後,析居江南各地。

4,仙居應氏。浙江省台州市仙居縣下各鎮東部(原下各鄉)、雙廟鄉及田市鎮有大量應姓。特別是原下各鄉中心鎮區基本上是應姓的。其都是明朝刑部尚書應大猷(字靜庵)及其兄弟的後代。另外浙江省的永康市及浦江縣也是應姓的聚居地。/古典星座網/caipu/

5,關東應氏。祖籍山東省蓬萊市鴨灣。清朝初年,一遷至遼寧瓦房店市長興島;二遷至遼寧省普蘭店市城子坦鎮應家村;三遷至吉林省東豐縣黃河鎮豐源村。

6, 峽陽應氏。唐僖宗光啟元年(885年),峽陽應氏始祖應世哲從河南光州固始縣隨王審知入閩,定居福建省南平市峽陽鎮,是為峽陽應氏開基之始。歲月滄桑,峽陽應氏繁衍相傳,迄今已至三十二代,子孫人口眾多,其中歷代又有流遷往外,遍佈國內各省、市和台灣、香港,及美國、日本、新加坡、加拿大、馬來西亞等國。7,台州及溫州應氏。在浙江的台州和溫州兩地也有不少應氏居住,其中溫州的蒼南,平陽,洞頭,三縣都有應氏宗族,洞頭應氏於清朝從台州的澤國遷入,至今已經居住八代。

三、郡望堂號

【郡望】

《郡望百家姓》中有記載:應氏望出汝南郡。《姓氏考略》中記載:望出汝南、穎川。1、汝南郡:漢高帝置郡。在今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區。

2、穎川郡:戰國時秦置。在今河南省許昌市一帶。

【堂號】

1,淮陽堂:漢初,應曜在淮陽山裡隱居。漢高祖派大臣請他和商山四皓一起到朝廷為官,應曜堅決不去。時人說:"商山四皓,不如淮陽一老!"

2,燕翼堂:福建省南平市峽陽鎮應氏宗祠,堂號為“燕翼堂”。

3,報本堂:浙江省寧波市慈城應氏宗祠,堂號為“報本堂”。

4,徵德堂:浙江省永康市芝英鎮應氏大祠堂,堂號為“徵德堂”。

5,擇善堂:浙江省縉雲縣三溪鄉西應村祠堂,堂號為“擇善堂”。

6,彝敘堂:浙江省諸暨“暨陽義門應氏宗譜”載,祠堂為“彝敘堂”。

7,汝南堂:湖北省崇陽縣八斗山應氏宗祠,堂號為“汝南堂”。

四、應姓血型

應姓人群總的血型分佈是:O型占35.2%,A型占29.9%,B型占26.6%,AB型占8.3%。

五、當代應姓的分佈

當代應姓的人口大約有30萬,為第二百四十七位大姓姓氏,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.024%。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,應姓人口增加率是呈∧形的態勢。目前應姓的第一大省仍為浙江,大約佔全國應姓人口的一半,其次分佈於安徽、江西、上海、江蘇、福建等地。

在浙滬、皖贛閩大部、台灣北部、湖北東端、雲南中部,應姓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大約在0.08%以上,中心地區可以達到0.5%以上.以上地區覆蓋面積約佔全國總面積的6.8%,居住了大約67%的應姓人群。在台灣大部、福建南端、粵湘鄂大部、江西西部、皖蘇北段、河南東部、山東大部、廣西東端和西段、雲貴川渝大郎、黑吉東部、遼寧大部,應姓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大約在0.02%—0.08%之間,以上地區覆蓋面積約佔全國總面積的20.9%,居住了大約27%的應姓人群。

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
姓氏起名相关内容
免費起名測名
情侶愛情配對
線上算命查詢
線上黃歷查詢
號碼吉凶測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