諸姓的來源 怎麼取名好聽
諸姓的來源
一、來源有五。
1、源於地名,出自春秋時期魯國大夫的封地,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。
據史籍《姓苑》記載,春秋時期魯國有一個諸邑(今山東諸城),魯國的一個大夫就在這裡生活,他的族人採食於此。他的後代便以封邑名稱為姓氏,稱諸氏,世代相傳至今。
2、源於姒姓,出自春秋末期越國大夫諸稽郢之後,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。
根據史籍《名賢氏族言行類稿》記載,諸氏出自姒姓,是春秋末期越國大夫諸稽郢的後裔。諸稽郢,亦稱柘稽,是著名的春秋時期越國五大夫之一,以善辯和擅長外交著稱。
3、源於騶氏,出自西漢時期越王的後裔無諸,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。
無諸,騶氏,約生於戰國晚期,卒於漢朝初期,是春秋時期越王勾踐的第十三世孫,為漢朝閩越王。源出還是姒姓。
4、源於變姓,出自五代十國時期後周貴族諸葛十朋,屬於複姓省文簡化為氏。
五代十國時期,後周政權有個貴族叫諸葛十朋。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北宋王朝之後,諸葛十朋不願別人再打聽到他,就改姓名叫諸十朋,攜族隱居在會稽山中。
5、源於變姓,出自明朝時期侍衛統領寵,屬於字訛為氏。
氏,是十分罕見稀少的姓氏之一,為古蜀國濮族部落稱謂,秦末漢初時期分播於今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流市一帶,時稱六麻蠻族,後漢化成姓氏。
二、遷徙分佈,聚集地
諸氏是一個多民族、多源流的古老姓氏,但人口總數在中國大陸和台灣省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,在宋版《百家姓》中排序為第一百八十六位門閥。
今江蘇省的無錫市江陰縣、蘇州市、昆山市,浙江省的紹興市、杭州市、嘉興市、餘杭市、湖州市,安徽省的蚌埠市,廣東省的河源市,江西省的吉安市等地,均有諸氏族人分佈。
三、郡望堂號
郡望
琅琊郡:亦稱琅琊國、琅岈郡、琅玡郡。春秋時期的齊國有琅琊邑,在今山東膠南縣琅琊台西北,有越王勾踐遷都至此之說。秦朝統一六國後,在境內設琅琊郡,並附置琅琊縣,治所均在琅琊(今夏河),郡境為山東半島東南部。西漢時期治東武(今山東諸城),並增琅琊國、櫃縣和祝茲侯國治於境內,下轄五十一縣,包括今山東半島東南部的海陽、即墨、嶗山、膠縣、膠南、沂水、營南、日照、五蓮、贛榆(今江蘇贛榆)及青島等地。東漢朝時期琅琊國改治到開陽(今山東臨沂)。晉朝時期改置為琅琊省。北魏時期治即丘(今山東臨沂)。隋朝時期又復置琅琊縣。唐朝時期又裁廢,境地歸膠州、諸城,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東南部諸城、臨沂、膠南一帶,唐朝乾元初年(戊戌,公元758年)曾廢黜,後有沂州琅琊郡。從魏、晉朝時期起,琅琊台及秦朝琅琊郡治均不屬琅琊郡(國)。另一處琅琊郡在今江蘇南京一帶,此後廢置至今已千餘年。/古典星座網/suanming/huangli/
堂號
琅琊堂:以望立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