畢姓有多少人口_畢姓取名及起源分佈
畢姓有多少人口
畢姓是中國人口最多的第一百三十八位姓氏,在豫、魯、黑地區一帶比較常見。當今畢姓人群大約佔了全國人口的0.079%,總人口大約有99萬。
畢姓的來源和演變
畢姓出自姬姓。商末,周文王第十五子高,隨周武王伐商,立大功而封於畢,故地在今陝互成陽北,稱畢公高。西周建立後,他負責處理被商紂王關押的犯人,採取寬大政策,平反了不少冤獄,表彰了因直諫而受迫害的忠臣,因而在朝廷內外享有很高聲譽,成為“周初四聖”之一。畢公高是周康王的顧命大臣,命“保鰲東郊”,作《畢命》,輔政有力,形成了“成康之治”之世。其苗裔畢萬事晉,乃封於魏,開創了魏國。在西週末,畢國遭犬戎的入侵而國滅,子孫以國為氏。媧姓畢氏的歷史有2700多年。
外族基因的流入
畢姓的血系一直比較複雜,自進入魏晉時期,外族的血液融人一直沒有斷過,北魏時河南鮮卑族的出連氏,集體改為畢姓,西域畢國胡人凡入居中國者都以國名為姓,南部南越人中也有畢姓,北部匈奴屠各族中也有畢姓,這些外來畢姓很快被同化為北方漢人畢姓。清朝初期,東北滿洲八旗姓弼魯氏,後集體改為畢氏。隨後蒙古人海那赫氏、畢瑪特氏,赫哲人畢拉氏,達斡爾人畢力央氏等都採用漢族畢姓。
歷史上畢姓的分佈和遷移
先秦時期,畢姓處於陝西、山西、河南一帶。進入秦漢以後,畢姓主要活動在中院和華北地區,其中一支南下,穿兩湖,西入貴州。唐、宋時期,畢姓已經隨南下移民大軍進入東南地區。
宋朝時期,畢姓大約有9萬多人,約佔全國人口的0.12%排在第一百二十一位。畢姓第一大省是河南,約佔全國畢姓總人口的31%。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河南、湖南、安徽三省,約佔全國畢姓總人口的62%。其次分佈於山東、山西、福建、江西等。
明朝時期,畢姓人口急劇減少,大約有7萬多人,約佔全國人口的0.08%,排在第一百六十位以後。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安徽、江西、山東、山西四省,約佔全國畢姓總人口的70%。安徽為畢姓第一大省,占畢姓總人口的25%。其次分佈於河北、浙江、江蘇等。
當代畢姓的分佈和圖騰
當代畢姓的人口大約99萬,為全國第一百三十八位姓氏,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.079%。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,畢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V形的態勢。畢姓在全國的分佈目前主要集中於河南、山東、黑龍江三省,大約佔全國畢姓總人口的46%,其次分佈於遼寧、雲南、安徽、河北、江蘇,這五省的畢姓又集中了29%。河南為畢姓第一大省,占畢姓總人口的21%。全國形成了以豫魯、東北為中心的兩塊畢姓分佈區。
畢姓在人群中分佈在豫魯大部、山西東南、皖蘇北部、河北東端和南段、黑吉遼、內蒙古東部、雲南大部、四川南段、黔桂西部,畢姓占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達到0.14%以上,中心地區可達1.2%以上,以上地區覆蓋面積約佔了全國總面積的21.5%,居住了大約66%畢姓人群。在河南西部、陝晉冀大部、京津、內蒙古中東部、山東西北、鄂渝川大部、皖蘇南部、浙江西北、贛湘北部、黔桂中部、新疆西北,畢姓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.07%—0.14%之間,其覆蓋面積佔了全國總面積的22.6%,居住了大約24%的畢姓人群。
畢姓的傳統文化
郡望和堂號 畢姓的郡望有河間、河內、東平、太原。畢姓以清慎為堂號。“清慎”堂號出自宋朝畢士安。畢士安,翰林學士,為官清廉謹慎,有諸葛亮遺風。景德年初,他向皇帝提出選將、納兵、理財等策,深受賞識,官升同平章事。
楹聯 畢姓的重要楹聯有以下五副:
績嘉弼亮;卦協公侯。
吏部清狂;翰林廉介。
殺賊報仇崇舊范;持螯把酒仰先型。
胸富文章,少年登第;德成隱逸,耆老掛冠。
郡屬河南,一脈流芳繩祖武;堂開培德,四支奕葉紹家聲。
名人頻率和宗族先賢
《中國人名大辭典》收入了畢姓歷代名人65名,占總名人數的0.14%,排在名人姓氏的並列第一百二十六位;畢姓的著名文學家占中國歷代文學家總數的0.1%,排在並列第一百四十二位;畢姓的著名醫學家占中國歷代醫學家總數的0.03%,排在並列第二百六十位;畢姓的著名美術家占中國歷代美術家總數的0.16%,排在並列第一百四位。
歷史上畢姓的重要人物有:春秋晉國大夫畢萬;三國魏國司隸校尉畢軌;晉朝吏部郎畢卓;北魏散騎常侍兗州剌史畢眾敬,殿中尚書畢元賓,瀛州刺史畢祖朽;唐朝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畢諴,倒家畢宏;北宋同平章事畢士安,首創活字版印刷術畢舁,武信軍節度使畢再遇,衛尉卿畢世長;明朝戶部尚書畢自嚴;清朝、禮部尚書畢道遠,湖廣總督畢沅,山水畫家畢大椿;當代電子學家畢德顯,當代電影演員畢玉儀(尤敏)。
畢姓血型
畢姓人群的血型分佈總的是:O型占32.1%,A型占28.5%,B型占30%,AB型占9.4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