譚姓有多少人口_譚姓取名及起源分佈

譚姓有多少人口_譚姓取名及起源分佈

譚姓有多少人口_譚姓取名及起源分佈

譚姓有多少人口

譚姓的是中國人口最多的第六十七位姓氏,尤其在湘粵、川渝地區人丁興旺。當今譚姓人群大約佔了全國人口的0.3%,總人口大約在370萬

譚姓的起源與演變:

構成當代漢族譚姓主要有兩大支:嬴姓和姬姓。

第一支譚氏出自嬴姓。黃帝娶方雷氏生青陽,即金天氏少吳(少皞)帝。少昊氏族最早活躍在今河北鹽山東南,後南迂到山東曲阜地區,為以鳳凰為圖騰的東夷族一支。少吳之孫皋陶在堯舜時為掌管刑法和司法之官,皋陶之子伯益為掌管火種和馴養獸鳥之官,佐禹治水立有大功,賜姓嬴。伯益以後在西周時有國十四,其一為譚,子爵,史稱譚子國,古國在今山東章丘市西城子崖。春秋時公元前684年,即魯莊公十年,齊桓公滅譚子國,譚子奔莒,子孫以國為氏。古代譚亦作覃、郯。嬴姓譚氏的歷史至少在3000年以上。

第二支出自姬姓。周文王滅商前,先西定西戎及阮、密、共諸國,封其庶子於獂戎故她;遂有原國,在今甘肅隴西縣北。周朝初期,周公旦在平定殷侯武庚和三監叛亂之後,為加強對商都朝歌的監控,移封原國於今河南濟源市之原鄉,伯爵。周平王東遷洛陽後,原伯之地賜予鄭人蘇忿生,原伯東移今河南原陽西的原武鎮。春秋初,兩地原國分別為晉、鄭所滅。周襄王封在朝作官的周大夫原伯毛食邑於譚,也稱譚伯。譚即覃,覃與懷同在一地,故也稱覃懷,在今河南武陟西的溫縣,在原國之東。譚伯之後以邑為氏,姬姓譚氏的歷史至少有2600年。

外族基因的融入:

第三支出自外族的改姓。譚姓的外來血緣是組成今天漢族譚姓的重要成分,特別是湖南和兩廣地區的譚姓,基本上是出於東漢巴郡五姓蠻的覃姓。覃、潭、譚、鐔、瞫五字音近相通,後來演化出五個姓,實為一姓。清朝滿洲八旗有譚姓,世居瀋陽,其先為漢人,入旗後滿化,後來又改回漢族,成為東北譚姓漢族的重要成員。

歷史上譚姓的分佈和遷移:

先秦時期,譚姓活動於山東和河南地區。歷經秦漢晉南北朝,譚姓已經繁衍到各地。唐朝時譚姓已是湖南的著名大姓,而且其主體也由北方移入了華南地區。唐宋元之際的幾次大移民和民族的融合,南部譚姓不斷地得到充實和發展,形成了典型的南方姓氏。明清時期,山東地區向東北的移民,以及清滿洲八旗漢化過程的加速,形成了膠東和遼東兩半島的譚姓群。最終造就了當代我國南北譚姓分佈的局面。

宋朝時期,譚姓大約有23萬人,約佔全國人口的0.3%,排在第六十七位。譚姓第一大省是湖南,約佔全國譚姓總人口的59%。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湖南、廣東,這兩省譚姓大約佔全國譚姓總人口的75%。其次分佈於江西、四川、山東、河北、湖北,這五省的譚姓又集中了22%。全國形成了以湖南為中心的湘、粵、贛、川譚姓大聚集區。

明朝時期,譚姓大約有26萬人,約佔全國人口的0.28%,排在第七十八位。宋元明600年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%,譚姓人口增長低於全國人口的增長。明朝時期,湖南仍為譚姓第一大省,約佔全國譚姓總人口的25%。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湖南、廣東、四川、江西,這四省譚姓大約占譚姓總人口的75%,其次分佈於湖北、江蘇,這兩省的譚姓又集中了14%。宋元明期間,譚姓的分佈總格局變化不大,其人口主要向東南、向西遷移。全國仍以湖南為中心,形成了湘、粵、川、贛譚姓大聚集區。

當代譚姓的分佈和圖譜:

當代漢族譚姓的人口已有370萬,為全國第六十七位大姓,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.3%。從明朝至今600年中譚姓人口由26萬增到近370萬,增長了14倍多,譚姓人口的增長速度高於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。宋朝至今1000年中譚姓人口的增長率是呈上升的態勢。譚姓在全國的分佈目前主要集中於湖南、廣東、四川三省,大約佔全國譚姓總人口的49%,其次分佈於重慶、廣西、湖北、山東、遼寧、安徽,六省市的譚姓又集中了29%。湖南為譚姓第一大省,大約佔全國譚姓總人口的22%。全國重新形成了湘粵桂、川渝鄂兩大塊譚姓聚集區。在近600年期間,譚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了很大的區別,尤其是流動方向由東部向華中、華北和四川的回遷已經大於由北向東南的遷移,同時,向東北的移民已經成為重要的流動方向。

譚姓在人群中分佈在中西部和南部地區是較常見的姓氏之一。在湘粵桂渝、貴州大部、四川東部、雲南東端、鄂贛大部、內蒙古東北角、黑龍江西北角,譚姓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.54%以上,中心地區高達1.8%以上,上述地區覆蓋面積約佔了全國總面積的14.2%,居住了大約59%的譚姓人群。在雲川大部、貴州西部、海南、福建大部、江西東北、湖北北部、安徽大部、河南南部、陝甘南部、寧夏、青海東南、山東東部、遼寧大部、吉林、黑龍江西部、內蒙古東部,譚姓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.18%—0.54%之間,其覆蓋面積約佔了全國總面積的27%,居住了大約28%的譚姓人群。

譚姓的傳統文化:

郡望和堂號 譚姓的郡望主要有弘農、濟陽、齊郡等。重要的譚姓堂號除了與郡望相同外,主要還有善斷堂等。“善斷”堂號典出唐朝譚忠。因譚忠有謀,料事如神,被稱善斷,因而有此堂號。

楹聯 重要的譚姓楹聯有以下四副:

七歲登第;三子大夫。

三策攄奇;七齡登第。

宣猷邊塞;錫春土茅。

仙客煉丹得道;烈婦漬血留痕。

名人頻率和宗族先賢:

《中國人名大辭典》收入了譚姓歷代名人79名,占總名人數的0.17%,排在名人姓氏的並列第一百零八位;譚姓的著名文學家占中國歷代文學家總數的0.19%,排在並列第一百零五位;譚姓的著名醫學家占中國歷代醫學家總數的0.2%,排在第八十九位;譚姓的著名美術家占中國歷代美術家總數的0.22%,排在第八十五位。

歷史上重要的譚姓人物有:明朝兵部尚書譚綸,文學家譚元春;清朝詞人譚獻,維新派政治家、思想家譚嗣同,邢部尚書譚廷襄,太平天國名將譚紹光;民國國民政府主席譚延闓,地質學家譚錫疇,京劇藝術家譚鑫培,作曲家譚小麟,民主革命者譚人鳳;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將譚政,民革中央副主席譚平山,歷史學家兼歷史地理學家譚其驤,學者譚戒甫,京劇藝術家譚富英,國務院副總理、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譚震林。

譚姓血型:

譚姓人群的血型分佈總的是:O型占36.1%,A型占29.4%,B型占26.5%,AB型占8%。

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
姓氏起源相关内容
免費起名測名
情侶愛情配對
線上算命查詢
線上黃歷查詢
號碼吉凶測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