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姓有多少人口_和姓取名及起源分佈

和姓有多少人口_和姓取名及起源分佈

和姓有多少人口_和姓取名及起源分佈

和姓有多少人口

和姓是占中國人口較多的第二百九十三位姓氏,魯、豫、冀、晉是和姓集中的地區。當今和姓人群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.013%,總人口大約有16萬

和姓的起源與演變:

漢族和姓源出有二:官名和羋姓。

第一支出自官名。相傳羲和為帝堯時掌天地之官,和仲為帝堯時治西方之官,掌秋天之政,和叔為帝堯時治朔方之官,掌冬天之政,他們的後裔中有以官名“和”為氏者。這支和氏的歷史至少在3000年以上。

第二支系自羋姓。春秋時楚人卞和,相傳他覓得玉璞,兩次獻給楚王,都被認為是假的,先後被砍去雙腳。楚文王即位,他抱著璞哭於荊山下,王使人雕琢其璞,果得寶玉,稱為“和氏之璧”。卞和之後以名為氏。羋姓和氏的歷史大約有2600多年。

外族基因的流入:

和姓的外族改姓和融入主要發生在南北朝時期。北魏孝文帝改鮮卑姓素和氏為和氏,改關西羌人昨和氏為和氏。又一次大規模外族融入和姓是在明清時期。一批蒙古人改蒙古姓為和姓。西南地區的納西族四大古氏族之一也為和氏。當今在羌族、納西族、白族、僳僳族、回族、水族、怒族、普米族、蒙古族、滿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和姓。

歷史上和姓的分佈和遷移:

宋朝時期,和姓不足1萬人,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廣西、福建等地。

明朝時期,和姓大約有2萬4千人,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山西、陝西、河北、河南、福建、湖北等地,山西是和姓的第一大省,集中了全國和姓人口的四成。

當代和姓的分佈和圖譜:

當代和姓的人口大約有16萬,為第二百九十三位大姓姓氏,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.013%。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,和姓人口增加率是呈∧形的態勢。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山東、河南、河北、雲南、北京等省市,山東居住了和姓總人口的25%,為和姓第一大省。

和姓在人群中分佈在魯冀晉大部、河南、京津大部、內蒙古中部、陝西東北、鄂皖蘇北部、甘肅西南、青海東南、雲川大部、貴州西部,和姓占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.06%以上,中心地區可達到1.8%以上,上述地區覆蓋面積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8%,居住了大約69%的和姓人群。

和姓的傳統文化:

郡望和堂號 和姓的郡望是汝南。和姓以“負鼎”為其堂號。“負鼎”堂號典出唐朝和逢堯。和逢堯,武後時曾經背著大鍋到朝廷上奏本,表示願意跟皇帝當廚師,被流放。後中進士,初官監察御史,累進至柘州刺史。

楹聯 有關和姓的重要楹聯有以下三副:

磊砢多節,衣缽相傳。

棟樑攸寄,律呂克諧。

嶺南無珍貨,汝西有棟樑。

名人頻率和宗族先賢:

《中國入名大辭典》收入了和姓歷代名人28名,占總名人數的0.06%,排在名人姓氏的並列第二百一十八位;和姓的著名文學家占中國歷代文學家總數的0.04%,排在並列第二百一十八位;和姓的著名醫學家占中國歷代醫學家總數的0.03%,排在並列第二百六十位;和姓的著名美術家占中國歷代美術家總數的0.01%,排在並列第三百六十三位。

和姓歷代重要人物有:三國魏西陵鄉侯和洽,吏部尚書和迪;西晉太子少傅和嶠,尚書令和郁;北朝北齊尚書令和士開,北朝北魏儀州I刺史和安,平原太守和跋,龍驤將軍和歸,司空和其奴;隋朝泗州刺史和洪;唐朝柘州剌史和逢堯;五代時詩人、後梁貞明進士、後晉中書侍郎平章事和凝;北宋太常博士和峴,德順軍指揮使和斌,威州刺史和詵;明朝刑部侍郎和文,左都督、靖安伯和勇,成化進士和鵬。

和姓血型:

和姓人群總的血型分佈是:O型占32.4%,A型占29%,B型占29.3%,AB型占9.3%。

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
姓氏起源相关内容
免費起名測名
情侶愛情配對
線上算命查詢
線上黃歷查詢
號碼吉凶測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