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星為什麼要取藝名
藝名,指的是藝人、歌手、演員、模特、音樂家等演藝人士以及某些運動員等在進行演藝事業時,在本名以外所取,供觀眾稱呼的化名。藝名是否取得好,對一個藝人來說,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。尤其當演員尚未成名時,好的藝名可以先聲奪人,引起觀眾的注意。就像高唱著“我是小瀋陽,藝名也叫小瀋陽”的小瀋陽,為當今娛樂圈的藝名做了一個註腳。對於久在娛樂圈打拼的明星來說,也許,成名的全部秘密就在於名字。不論是力圖通過取藝名贏得更多的人氣和歌迷(影迷);還是想通過藝名和入無孔不入的狗仔隊大玩藏貓貓,獲得一個人獨處的自由和絕佳的空間。一般來說,一旦明星出了名,公眾甚至明星本人反而將原名忘記了。藝人為什麼要取藝名,[ 古典星座網 ]接下來就細細說道。
為什麼需要取藝名
本名太俗氣
許多大名鼎鼎的明星因本名土得掉渣且上不了檯面,就不願意讓公眾知道他們的本名。而且本名有時候實在太俗氣,根本無法給人留下深刻印象,於是乾脆起個好聽的名字搶先駐觀眾心中。劉德華本名劉福榮,太俗氣,而藝名劉德華,德馨華夏,這個名字就很有內涵功夫了。歌星韋唯本名張菊霞,更是又老土又不好叫。試想一下,你讓叫韋唯的和叫張菊霞的歌手同時展開宣傳推廣,結果會怎樣?
藝名是否有吸引力,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,尤其當演員尚未成名時,好的藝名可以先聲奪人,引起觀眾的注意。對於觀眾來說,他們的審美需求是整體的,除了要求藝人長相漂亮,身材一流之外,有個聽起來悅耳,可以令人浮想聯翩的名字也是頂頂重要的哦。比如曾經有“台灣第一美女”蕭薔,其本名叫蕭秀霞,鄉土味十足,跟充滿夢幻色彩的藝名簡直是天壤之別;成龍本名陳港生,取香港出生之意,與成不成龍無關。而藝名成龍,則表達了成龍成鳳的夙願,巧妙借助成功效應,賦予名字更深的內涵,後來的發展也果真如此。
避免“撞名”
在韓國,有太多名字相同的藝人(這裡指的是韓文名字相同,漢字寫法未必一樣——編者注),很容易就會搞得大家一頭霧水。有些藝人為避免和前輩“撞名”,刻意另取藝名。例如韓劇《新進職員》的女主角韓佳人,原名為金賢珠,但因為韓國演藝界已經有比她出道更早的金賢珠(《百萬新娘》的女主角),為免混淆,她只好放棄使用本名改取藝名。電視劇《豪傑春香》的女主角韓彩英,也是因為本名和前輩演員金智英的名字相同,而不得不改用藝名。最近走紅韓國的女歌手Ivy,原名叫作樸恩惠,恰巧又與《大長今》中“連生”的扮演者同名,索性改用英文名來闖蕩娛樂圈。反正,使用獨特的藝名不僅能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,在向大眾推銷自己時也有著很大的幫助,於是越來越多的明星改而使用富有個性的藝名。
改名字改命運
早些年的時候唱片公司或者娛樂公司為了推廣藝人,有時會讓明星改名(非自願),不過也有很多藝人希望通過改名字來改變自己的命運和星途,雖然一個好名字能否給人帶來好運還有待商榷,但很多藝人還是樂此不疲。最具代表性的,就是華語樂壇大名鼎鼎的天後級人物王菲,王菲在十五歲之前一直隨母親姓夏,取名夏林,之後改叫王菲,後來她在香港發展的時候改藝名王靖雯,大紅之後就又叫回原來的名字了,可以說她們是改名轉運的極佳例子。比如胡瓜原名胡自雄,改名後,好記又好念,一紅再紅;比如張志明改名張帝后,在歌壇上也顯出帝王之相,一火再火。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明星為什麼要用藝名
保護隱私
比較起來,港台藝人一直都很重視藝名,而大陸的老一輩藝人也重視藝名,但新一代藝人則不太重視藝名。不過近幾年來,大陸的年輕藝人也認識到了藝名的重要性,開始講究藝名了。取藝名還有一個好處,就是,雖然成為一名藝人對很多新新人類來說是夢寐以求的事情,但是做明星不是個個都能紅的,萬一此路不通,還可以退隱江湖,回到原來平平凡凡的生活。藝名在這裡能讓藝人有個退路。又比如現在很多明星隱婚,他們用自己真是姓名註冊結婚的時候,很少有人能把他們跟明星聯繫起來。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用藝名借勢營銷的方法
一、互相借勢。比如大小S,本是親姐妹,同在台灣娛樂圈發展,她們原名叫徐熙媛和徐熙娣,早年她們出道時是以組合SOS為名,她們曾出過幾張專輯,但賣得都不是很好。一方面因為她們兩人的名字難寫也難念,另一方面一開始她們都沒有找準自己在娛樂圈的定位。後來改藝名分別叫大小S,兩人分別往電視和主持方面發展,現在發展的都還不錯。本來兩個人應該是屬於兩個“品牌”,但奧妙在於互相借勢,大S有新聞,小S也可以“沾光”,小S獲獎,大S也可以受益。最關鍵的是這名字好記,大家想想有“S”形身材的女人,應該絕對不會差。
二、借勢於前輩或著名同行,藝名是有品牌效應的。藝名又好比藝人的包裝,有才藝缺乏包裝,也紅不起來。比如“白玉霜”在評劇界和評劇觀眾中,可謂無人不曉。其後的評劇演員李再雯取藝名“小白玉霜”,這對評劇觀眾來說顯然是有誘惑力的。這種前後相承的藝名,目的自然是想借助前代演員的聲譽來吸引觀眾。近現代京劇名角“蓋叫天”本名張英傑,因仰慕大師“小叫天”而取名“小小叫天”,後遭人譏笑,索性改為“蓋叫天”。
三、借勢於地方,比如小瀋陽之名,其實是借助了地名和賤名兩種效應。瀋陽很大,人人皆知,借助其瀋陽市的知名度,小瀋陽也就出名了,再把大瀋陽冠之以小,則更顯出此名之大。其實借地名以名,古往今來也不是個什麼新鮮事兒,古代早就有“蘇東坡”、“白香山”之類的地名別號了。現在也早就有“小山東”、“小廣東”之類的稱呼了。而且古人還有利用官銜效應的,比如杜甫時為工部員外郎,所以又被稱為“杜工部”。
取藝名的技巧
取藝名的最重要的原則在於,必須好記、好叫、簡單、順耳、不犯忌等。其中“不犯忌”是指別把“希特勒”、“陳世美”、“秦檜”等臭名昭著的名字當藝名。
藝名主要有三類
第一,張狂型。該類藝名不論是藝高人膽大,還是膽大藝自高,反正得夠狂、夠牛,讓人印象深刻。比如當代的韓國組合“東方神起”,原先想取“五臟六腑”、“東方不敗”等藝名,都嫌不夠狂,乾脆不做人而做神了。
第二,美雅型。美雅的藝名一般是改出來的。女藝人的本名拿不出手,肯定得改個美雅艷麗的藝名。比如周傑倫的原名叫周董,這個名字視聽效果也不太好,而藝名周傑倫,優異傑出而美妙絕倫,則巧妙借助了巔峰效應,更是蘊含了一種巨大的能量,後來的發展也果真名如其人。
第三,自賤型。小丫蛋之名,則是成功借助了賤名效應。貴人起賤名,這在歷史上早已有之。給孩子起個賤名,有時是為了好養。比如狗剩子、鐵蛋子、小拴住等等,甚至食品都可以借助賤名效應,比如“狗不理”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。
在藝人的演藝生涯中,一個好的藝名無疑會為自己的個人品牌提升不少檔次。電影演員王丹鳳本名王玉鳳,改“玉”為“丹”,立刻上了檔次。梅艷芳本名何加男、楊鈺瑩本名楊崗麗、舒淇本名林立慧。本名叫林方的歌星,誰也不知道,改成了林依倫,《愛情鳥》便遠播四方;鄭少秋本名鄭創世,太沉太重,不改都不行。但一般而言,明星取藝名時大都選擇在走紅之前,走紅後再改名多少會損失部分歌迷,影迷。因此,楊坤改名楊崑後又再度改回本名,而周艷紅改為周艷泓後,歌迷委實損失一大部分,無奈之餘之好借新聞再度熱身。演員高躍銘本名是高偉,全國重名最多:李剛、李海、張勇、王軍、張偉、劉偉、王偉、李偉,高偉,中國十大重名名字。演員要紅,有一個好名字很重要。高躍銘:高情遠致,魚躍龍門銘感五內。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電視人如何取藝名
在綜藝節目領域,藝名其實非常流行。比如大家都知道的,大、小S真名,分別叫徐熙媛、徐熙娣,黑人真名叫陳建州等等,在浙江很紅的華少,本名叫胡喬華。胡喬華“變身”華少,裡頭也有一個“典故”。據說以前在節目組,華少是出手最大方的一個,每次大家一起出去吃宵夜,他肯定是搶著買單的那一個,大家就開玩笑叫他“少爺、少爺”,演變到後來,就成了“華少”。
娛評人王自忠說:“綜藝類主持人用藝名,往往能使節目的氣氛更加輕鬆活潑,從而對收視率更有幫助。”但是新聞主播的話,情況就不一樣了。韋亮是東方衛視的宣傳總監,他告訴記者,東方衛視播新聞的主持人,基本上都用本名,像駱新、葉蓉、袁鳴等等:“畢竟新聞類節目本來就比較嚴謹,改來改去的藝名,顯得太花哨了,也沒必要。”
新聞主播常見的藝名,最多也就是把姓去掉:“以新聞頻道的《朝聞天下》為例,胡蝶、天亮、文靜那幾個主持人,胡蝶是真名,天亮叫鄭天亮,文靜叫李文靜,也沒什麼特別的。”
就本地來說,這種“去姓留名”的叫法,也被用得最多。比如杭州新聞頻道的女主播(倪)力優,浙江廣電集團的主持人(龍)薇薇等等。“這其實算不上藝名,只是大家叫起來方便、親切一點。”
小結:其實藝名與真名一樣,都對人生命運起著潛在的誘導作用,如果在命名時,能夠巧妙地借助某些效應,則能獲得意想不到的驚喜。不論是真名還是藝名,如欲讓其產生積極作用,那首先必須從漢字方面賦予深厚的內涵,這個內涵裡面也包括效應;其次還要講究五行與八字喜用相符;最後也要兼顧格局數理的吉祥生剋等等。這樣的名字,才能算是一個好名字,才能對人生命運發揮更好的輔助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