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山族人如何起名
高山族是台灣原住民的通稱,包括平埔、泰雅、薩斯特、雅美、布農、朱歐、百宛、魯凱、卑南、阿眉斯等族群。大體可分為泰雅、鄒、排灣三種語群。人口約有50萬。高山族人的命名習俗有取名儀式、根據傳統名譜命名、從祖名、改名祛崇習俗習俗等。
高山族先民主要來自祖國大陸東南沿海一帶,是古越人的支——閩越的後裔、他們和以後抵達台灣的“福佬人(福建移民)”“客家人(廣東移民)”原屬一家。高山族同胞自古以來也無不以炎黃的苗裔為榮,所以自大陸移民大規模赴台墾殖的明末清初起,便紛紛改取漢姓,其改姓途徑,大致可分“宮府賜姓”和“自取姓”兩類。官府賜姓發生在清初,主要賜予協助清廷作戰有功的高山族人。如乾隆二十三年(1758),清廷曾一次性賜了衛、金、錢、廖、工,潘、黎共7個姓氏給新竹竹北新社的高山族人。新社的一座土地廟裡迄今還供奉著這七姓祖先的牌位,當地人稱為“番仔祠堂”又如光緒元年(1875)增設恆春縣時,為嘉勉當地排灣族首領的合作,也特別賜給他“潘”姓。說到高山族同胞中為什麼姓潘的特別多,據說這是有一段淵源的。原來清初大陸移民赴台墾殖時,官府對高山族釆取保護性政策,凡開墾者必須向他們交租。有此優待,他們認為只要有水、有米、有田,生活便可無憂,所以便紛紛採用這個“有水有米有田”的“潘”姓了。
高山族族群中泰雅人、阿美人是沒有姓的,一般是在子名下附父親的名字,如果父親去世,則附母親的名字。有些族群的姓是“太陽”、“蟬”、等,專家認為多屬圖騰的一種象徵。
至於“自取姓”,主要是一部分居於平原和山丘地帶稱為“平埔人”的高山族,他們因長朗與漢族雜居,生活方式與風俗習慣都已漢化,故姓氏的漢化亦屬順理成章。
高山族的取名習俗
1取名儀式。在高山族中,還保存著對人的名字的原始信仰。這種信仰認為,人的名字不僅僅是一個符號標誌,一個單純的語詞,而是與人本身的存在密不可分,是人的有機組成部分。名字有一定的靈力或魔力,通過對一個人的名字施加一定的魔法,就可以影響這個人的命運、性格和健康等。因此,在高山族看來,命名決非一件可隨意進行的事情,而是一件神聖之事,命名活動總是伴隨著特定的儀式,這些儀式具有濃厚的巫術和原始宗教色彩。如阿眉斯人是一個擅長狩獵的民族,在給新生兒命名時,就要舉行一種獨特的狩獵儀式。嬰兒出生後,父親進入深山老林,根據飛鳥飛行的方向、鳴唱的聲音等占卜,若卜得吉兆,就乞請祖先的佑護,並開始狩獵。在狩獵滿載而歸後,就用獵得的野獸名字給孩子命名,如獵得熊就給孩子命名為“熊”,獵得豹就給孩子命中為“豹”,他們認為這樣的名字能保證孩子將來會如熊一樣孔武有力、如豹一樣敏捷矯健。如果首次出獵空手而歸,則必須再擇吉日出獵,只有獵得野獸之後才能舉行為孩子命名儀式。布嬾人在給新生兒命名時,也要舉行儀式,儀式由德高望重的長老主持,由長老用葫蘆瓢盛酒祭祀神明和祖先,然後為新生兒取名並祝福。命名儀式禁止小孩在場,因為害怕不懂事的小孩做出非禮之舉衝撞了神靈,給取名的孩子帶來災禍邪崇。
2根據傳統名譜命名。所謂傳統名譜,據說是由祖先所定的吉祥之名,世代流傳下來。只要按傳統名譜給孩子取名,就會保障孩子一生吉祥如意,遠災免禍。這些名字中除少部分是動物名字外,絕大部分是一些據說曾由祖先們用過的名字,這些名字由於累世流傳,看月邈遠,一般人只知其音而難曉其義了。由於祖傳名譜中的名字是有限的,因此,隨著人口的增加,就不可避免地會出現重名現象。高山族的人們自有辦法解決這一問題,就是根據重名者的個性特徵給他們起上各自不同的外號,如同是“舒拉”(大地),加上綽號就有了胖子舒拉,大個兒舒拉、獵手舒拉、黑舒拉等等,多姿多彩的綽號給高山族的姓名增添了不少情趣。
3從祖名。高山族奉行祖先崇拜,認為祖先的在天之靈會保佑其後代子孫繁衍、生活幸福,而祖先的名字作為己名,認為這樣做就可以使祖先的靈魂借子孫的肉體得以重生,並使祖先的力量世世代代流行下去。從祖名的一種最常見形式就是親子連名制。
4改名祛祟。如果有高山族人生病、家中子女死亡,甚至打獵屢屢無獲等,就會認為有惡魔邪鬼在作怪,這人就會請巫師占卜,並請巫師給他更換新的名字,以祛祟禳災。這種習俗實際上是原始時代人類“名實一體”信仰的遺風。先民們認為,人的名字與其靈魂是一體的,名與魂息息相關。因此,如果一個人認為自己受到了邪魔的崇害,他相信通過改變自己的名字,就能以一種新的方式而出現,邪魔不再認識自己,自然也就不能迫害自己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