歷史上的沈萬三的故事

歷史上的沈萬三的故事

歷史上的沈萬三的故事

至正十六年(1356)張士誠割據平江,沈萬三、顧瑛等當地大富戶為求得庇護,都曾獻金輸糧,以示擁戴。朱元璋平定蘇州后,對充當敵方經濟後盾的富室自然不肯放過。他不僅定下重賦,而且要分期分批將他們遷離鄉土。洪武元年(1368)先遷第一批到臨濠(今鳳陽),其中就有崑山大族顧瑛在內。沈萬三眼看不妙,趕緊作出效忠新皇帝的表示。這年九月皇帝四十大壽,他與吳江富室莫禮、葛德昭共進厚禮祝壽,結果光祿寺請他們吃了頓飯,沒有別的表示。於是沈萬三再接再厲,措施加碼。《留青日札》說:“萬三、萬四率先兩浙大戶輸稅萬石,仍獻白金五千兩以佐用度”。可是皇帝反應冷淡:“上命其造廊房,為楹一千六百五十,披甲馬軍者十,務罄所獻金乃已。”即是用光拉倒,這點錢沒啥稀奇。

沈萬三上心思了:怎樣才能討好皇帝呢?不久他發現所造廊房是築城苦役犯的臨時宿舍,皇帝在修建南京城牆。這項大工程所需經費必然相當可觀,於是在廊房造畢,沈萬三突作驚人之舉,上疏自請“助築都城三之一”(《明史》)。這步棋看來沒走錯,朱元璋終於面露喜色,並向他作出了封官的回報。因沈萬三已年逾花甲,便任命他長子沈茂為廣積庫提舉,侄孫沈價(沈貴之孫)為戶部員外郎,進京供職。沈萬三也於洪武三年(1370)遷居南京,全力投入築城工程。

有不少記載說,沈萬三所築城牆為“自洪武門至水西門”一段。這個說法值得推敲。因為朱元璋於1366年下詔“改築應天城”,第一階段是拓建新城和造新宮。城牆自通濟門向東,造到玄武湖東南角的太平門,用了一年時間。洪武門是皇城(即紫禁城)的正南門,在1367年就完成了。這時沈萬三還在周庄,與他無關。第二階段是在原江寧府城的基礎上加以重修和擴建,從通濟門南行折向西,再向北繞至玄武湖西北角的神策門(今和平門),另一處從太平門沿湖造到今解放門附近。到洪武十年(1377年)除臨玄武湖一段外,都城已告完成。沈萬三承造時間為洪武三年到六年,也即第二階段的中期,他完成了包括聚寶門(今中華門)、水西門、西水關在內的城西南部工程。南京城周長三萬四千多米,沈萬三承造部分約佔四分之一,不足他所承諾的“三之一”。為什麼?因為他給抓起來了!禍由就是本文開頭所說的“犒軍”事件。

沈萬三為何沒事找事?有人說他“恃富”,即是想甩“大款”派頭。實際上恐非如此。當時築城由工部、應天府和沈萬三三方分段包干,磚石等建材由一百多州縣供應,並由中軍都督府督造。每段工程都有期限,誤期要追究責任。三方中就數沈萬三這頭難辦,因為缺乏權威,遇上壞天氣和艱難地段,就容易延誤。雖有都督府派來的軍士們監工,但他招呼不動,要是發“辛苦費”吧,皇帝對撈外快的要活活剝皮,誰敢收受?在這種兩難情況下,沈萬三才提出“犒軍”請求,目的很明確,是為爭取發獎金合法化。另外還有吳晗所說的情況,“檢校們三天兩頭來尋是非”(《朱元璋傳》)。檢校是皇家特務,與其被他們打小報告,不如主動出錢買太平。不料惹惱了多疑的皇帝,工程未完,就翻臉了。反正抄家后沈萬三名下二十億貫家當都歸了皇帝,還用得着你來“助築”嗎?

沈萬三流放時年約六十六歲,不久客死雲南。據周庄人說:他的後代曾運屍骨回鄉,葬於銀子浜下。這還算他運氣好,如果再活二十年,他的結局就要慘得多了!

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
歷史故事相关内容
免費起名測名
情侶愛情配對
線上算命查詢
線上黃歷查詢
號碼吉凶測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