姓花的歷史名人有哪些

姓花的歷史名人有哪些

姓花的歷史名人有哪些

花姓名人多驍勇之將,是故後世一些傳奇演義中多杜撰花姓將領,除花無缺,女將花木蘭外,還有《水滸傳》中的小李廣花榮,以及一些戲曲作品中的花姓悍將。下面小編來盤點花姓的歷史名人。

花木蘭:花木蘭是中國古代傳說的四大巾幗英雄之一,是中國南北朝時期一個傳說色彩極濃的巾幗英雄,她的故事也是一支悲壯的英雄史詩。

花木蘭最早出現於南北朝一首敘事詩《木蘭辭》中,該詩約作於南北朝的北魏,最初收錄於南朝陳的《古今樂錄》。僧人智匠在《古今樂錄》稱:“木蘭不知名。”長300餘字,後經隋唐文人潤色。

明代文學家徐渭將《木蘭詩》改編為《雌木蘭替父從軍》,劇中自稱“妾身姓花名木蘭,祖上在西漢時,以六郡良家子,世住河北魏郡。俺父親名弧字桑之,平生好武能文,舊時也做一個有名的千夫長。”自此,木蘭的父親叫花弧,姐姐叫花木蓮,弟弟叫花雄,母親是花袁氏。清代《曲海總目提要·雌木蘭》也說:“木蘭事雖詳載古樂府。按明有韓貞女事,與木蘭相類,渭蓋因此而作也。木蘭不知名,記內所稱姓花名弧及嫁王郎事,皆系渭撰出。”

祖沖之《述異記》、李亢《異志》皆提到木蘭姓花。一說為木蘭本姓朱,清康熙年間的《黃陂縣志》曰:“木蘭,本縣朱氏女,生於唐初,……假男子代父從軍,……至今其家猶在木蘭山下。”焦竑在其《焦氏筆乘》中也說道:“木蘭,朱氏女子,代父從征。今黃州黃陂縣北七十里,即隋木蘭縣。有木蘭山、將軍塚、忠烈廟,足以補《樂府題解》之缺。”但有木蘭是姓魏的說法,也有一說為木蘭姓韓。另據《新唐書》載:“少女木蘭,姓任”。

花潤生:字蘊玉,號介軒,福建邵武人。明朝政治人物、進士。永樂二年進士,中第二甲九十一名,任古田知縣,有政聲,擢提學僉事。工詩文,有《介軒集》。

花敬定:花敬定,唐朝武將,是成都尹崔光遠的部將。上元二年(761年),梓州刺使段子璋'叛亂,兵襲東川節度使李奐於綿州,自稱梁王。五月十六,崔光遠的部屬花敬定攻克綿州,斬殺段子璋。但敬定居功自傲,驕恣不法,縱兵大掠,甚至斷婦人手腕,以掠取金釧。段子璋殘部逃至丹稜境內竹林寺鐵桶山(今四川丹陵縣境內),花敬定一路追剿,因兵力疲憊,未能成功。後反被叛軍斬殺。

花敬定又目無朝廷,僭用天子音樂。杜甫贈詩予以委婉的諷刺。杜甫《戲作花卿歌》“成都猛將有花卿,學語小兒知姓名”,即此花卿。

花云:(1321~1360),字時澤,南直隸鳳陽府懷遠縣人,明初功臣之一,也是淮西二十四將之一,狀貌魁偉,面黝黑,驍勇絕倫。征戰多年,功勳卓著。

1353年,花雲佩著劍,到臨濠(今鳳陽)投奔朱元璋,被授以兵馬,從此為朱元璋作戰。他所戰皆克,攻破懷遠時擒獲敵將,又攻克全椒、繆家寨。六月,朱元璋取滁州,率領花雲和數名騎兵先行。突然遇到數千敵軍,花雲拔劍躍馬衝陣。敵軍大驚道:“這個黑將軍非常勇猛,不可當其鋒。”

1355年正月,花雲隨朱元璋取和州,擒獲敵兵三百。六月,朱元璋率軍取金陵,花雲擔任先鋒先行渡過長江。攻克太平城後,他因忠勇任宿衛,又隨軍攻集慶,擒獲敵兵三千,被升為總管,在攻取鎮江、丹陽、丹徒、金壇等地的戰鬥中都立下戰功。花雲率軍過馬馱沙,有數百名盜賊攔路挑戰。他且戰且走三晝夜,將盜賊盡數擒殺。隨後隨軍攻下常州、常熟,擒獲敵兵萬餘。花雲受命進趨寧國,途中被困在山中八天,大批盜賊集結阻攔。花雲挺矛突擊,斬首數以千百計,身上不中一箭,還駐太平。1360年閏五月,賊軍陳友諒率領舟師來犯,花雲與朱文遜等結陣迎戰,文遜戰死。[ 古典星座網 ]

陳軍猛攻三日都不能下,後來趁漲潮乘大船攻城,城陷,花雲被擒。將他亂箭射死,他至死罵聲方絕,終年39歲。朱元璋稱吳王后,追封花雲為東丘郡侯,立忠臣祠祭祀。

花茂:花茂,巢縣人。最初跟從陳埜先,不久歸附太祖。隨大軍平定江左,消滅陳友諒,平定中原、山西、陝西,累積功勞授予武昌衛副千戶。征討西蜀,攻克瞿塘關,進入重慶,攻下左、右兩江和田州,晉陞為神策衛指揮僉事,調任廣州左衛,平定陽春、靖遠、英德、翁源諸山寨的叛蠻以及東莞、龍川諸縣的亂民,晉陞為指揮同知;平定電白、歸善的亂賊,又晉陞為都指揮同知,世襲指揮使。多次圍剿連州、廣西、湖廣諸瑤賊。曾上奏說“:廣東南臨大海,犯法作亂之徒出沒,東莞、筍岡諸縣逋逃譙戶,附居於海島,遇上官軍則詭稱捕魚,遇番賊則同為寇盜,飄忽不定,難於訊詰。不如把他們征籍為兵,這樣可望約束他們。”又請求設置依山傍海的廣海、碣石、神電等二十四衛所,修築城池,召集海島隱居躲避清查科派的無籍人士據守,並在山海要害地設立城堡屯軍,以防備不測,都得認可。晉陞為都指揮使。很久以後去世,賜葬安德門。

花英:花茂子,明代將領。果毅有父風,以軍功為廣東都指揮使,有聲永樂中。

花綸:浙江仁和(今杭州)人,明洪武十八年進士,中第三甲五名。

花上苑:四川南充人,明崇禎四年進士,中第三甲七十五名。花尚:鑲藍旗人,清康熙十二年進士,中第三甲八十一名。

花連布:花連布(?-1796) 。清代將領。額爾德特氏,蒙古鑲黃旗人。少讀書,性質直。初為健銳營前鋒校。累升至參領、參將、貴州安籠鎮總兵。乾隆六十年(公元1795年),隨大將福康安鎮壓貴州苗民起義,率精兵三千為前驅,英勇善戰,屢戰屢勝,因功授貴州提督。嘉慶元年(公元1796年)九月,與苗眾戰於夏家沖,中石身死。

花沙納:花沙納(1806-1859) 清朝大臣。清蒙古正黃旗人。烏米氏,字毓仲,號松岑。宣宗道光間進士,歷官至吏部尚書、左都御史。後改隸於正黃旗。花沙納生長在一個蒙古族官宦之家,其祖父壯果功德楞泰,在乾隆年間受護軍統領、西安將軍等軍職;父親名沖阿,官累至盛京副都統、黑龍江將軍等。

文宗咸豐初,清政府財政困窘,無力支付龐大軍費,以鎮壓太平天國革命,他於1852年(文宗咸豐二年)10月繼福建巡撫王懿德之後,奏請鈔支,製法銀錢鈔幣,臚列造鈔、行鈔、換鈔之法三十二條,並敷陳用鈔十四利。次年奉命與陝西道御史王茂蔭會同戶部堂官議定,於同年6月及12月先後發行以銀兩為單位的官幣和以制錢為單位的寶鈔,以濟急需。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,懾於洋人船堅炮利,主張速成和局。

花沙納道光十二年中進士,歷任散館編修、國子監祭酒、都察院左副都御吏、翰林院學士,理藩院尚書、禮部尚書等職。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,英法聯軍攻陷大沽口,直逼天津,清廷遂派良偕他赴天津與英、法侵略者簽訂《天津條約》;其後又赴上海與英、法簽定《通商章程善後條約》等。

1858年5月英法聯軍北犯大沽(大沽口,即今天天津市之唯一出入海口),奉派為欽差大臣,偕同大學士桂良赴天津議和,簽訂了《天津條約》,又復赴上海會同兩江總督何桂清與英、法、美簽訂通商章程。

花傑:花傑,字建標,又字曉亭,號倩士、茜士,貴陽人,生卒年不詳。據劉錦考證,當生於清乾隆四十五年(1780年),卒於道光十九年(1839年)花傑於嘉慶三年(1798年)中舉,次年成進士,選翰林院庶吉士,散館改主事,後獲准仍留館,授編修,歷任陝西道監察御史、順天鄉試同考官凡(三任)、廣東鄉試正考官、都察院禮科給事中、刑部安徽司郎中、浙江司郎中(總辦秋審事宜)。

花銘:貴州貴築人,清光緒十六年進士,中第三甲一百四十二名。

花向輝:邯鄲曲周人,現代著名作家,筆名:金夜星,著有《千山未了情之紅塵路》、《無敵梟雄之千山未了情》、《棲溪小築之浪子歸來》等多篇著名作品。

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
姓氏起名相关内容
免費起名測名
情侶愛情配對
線上算命查詢
線上黃歷查詢
號碼吉凶測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