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Bao
郡望:上黨郡
名人:鮑叔牙,鮑敬言,鮑照
勝跡:缺
文獻:新安鮑氏承鳳派支譜
歷史:鮑姓在大陸與台灣均未進入前一百大姓。遠祖始於春秋時期,據元和姓纂上說,春秋時,夏禹的後代杞國公子鮑敬叔去齊國做官,被拜為大夫,受封於鮑邑(今山東丙城東),因而其後代以封地名「鮑」為姓氏。其子鮑叔牙,其曾孫鮑國,世代為齊國上卿。發展與演變:據魏書官氏志上說,南北朝民族大融合時期,北魏代北地區的少數民族俟力伐氏隨北魏孝文帝南下,定居洛陽,與漢族融合,遂改姓「鮑」。另外,同時還有,代北的少數民族「鮑俎氏」也有改姓鮑的。鮑姓在發展過程中,逐漸形成上黨,東海,泰山,河南四大郡望,在當地發展成為望族,因此,鮑姓世稱上黨望,東海望,泰山望,河南望。其中山東東海,泰山兩郡的後人大多數是鮑敬叔,鮑叔牙的後代。
補充資料:
姓氏起源:
古代春秋時,遠古大禹的後裔叔牙,受封為鮑邑(在今山東丙城縣)的首領,其子孫便以封邑為姓,世代相傳姓鮑。
聚集地:
堂號
《姓苑》記載:「系出姒姓。夏禹後。春秋時妃公子有仕齊者,食采於鮑,因以命氏」。望出上黨、泰山、東海、河南。
歷史名人:
鮑叔牙——即鮑叔,春秋時齊人。與管仲交,知管仲賢。鮑叔牙事公子小白,管仲事公子糾,射小白中鉤,及小白立,為桓公,鮑叔牙遂進管仲,相桓公九合諸侯,而成霸業管仲嘗說:「生我者父母,知我者鮑子也。」故後世言人之相知,必稱管鮑。
鮑廷博——字以文。清朝安徽款縣人。家中藏書極富。乾隆時繭訪遺書,廷博進家藏書600餘種。又校刊《知不足齋叢書》30集,每集8冊,收書200餘種,在清代叢書中,以精善見稱。著有《花永軒泳物詩存》。嘉慶十九年(1814年)逝世。終年86歲。
【鮑姓寶寶起名用字參考】
鮑姓寶寶取名最好不用M.F.P為聲母的字為名。雙字名應避免都用b聲母.ao韻母或去聲字。最好不全用左右結構的字,注意名的意義與"鮑"字的"鮑魚"含義相連而產生不佳的歧義,雙字名最好首字筆簡而末字筆繁,單字名最好用繁筆的字。您的姓氏筆畫為16畫。
【鮑姓起名查詢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