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Lu
郡望:扶風郡
名人:魯班,魯仲連,魯肅,魯褒
勝跡:缺
文獻:魯氏宗譜
歷史:魯姓在大陸與台灣均未進入前一百大姓。魯姓起源於周代,周公旦之子伯禽,受封於魯國(今山東曲阜)。周公是周文王的兒子,周武王的弟弟,他作為西周初期朝廷手握重權的要員,與另一個兄弟召公一起輔佐周成王,為周朝初期的繁榮,作出很大的貢獻,因此功勞,周成王封他的兒子伯禽去魯國,魯國在春秋戰國史上,是一個很重要的國家,出過孔子等很多人才,直到戰國後期,魯國被楚國所滅,其魯國公族子孫後代為紀念故國,遂世代以「魯」為姓。因此,魯姓起源於周王朝王室之姓,姬姓。 發展和演變:魯國滅亡後,被遷移到下邑,後來逐漸遷移,在發展過程中,逐漸形成了扶風,新蔡兩大郡望,在當地發展成為望族,因此,魯姓世稱扶風望,新蔡望。
補充資料:
姓氏起源:
關於魯氏的姓氏來源說法為下:
魯氏的得姓,在眾多的古籍中均有記載,其得姓始祖是周公旦的兒子伯禽。
魯姓出自於姬姓。周武王的弟弟旦有封地在周,稱為周公。周公當初被封在東方的魯國,但是他要留在周都輔佐周王,就派兒子伯禽去魯國。伯禽到了魯國以後,繼續征伐周周圍的淮夷、徐夷兩地,使魯國成為當時的東方大國。據說伯禽和姜太公同時前往封國,太公花了五個月就把齊國整頓就緒回報周公,周公驚訝地問:"怎麼這麼快呀?"太公說:"我簡化了君臣的禮節,依從當地人的風俗,所以很快就使齊國的民心安定了。"伯禽卻過了三年才向周公回報,周公問他為什麼這麼晚才來,他說:"我改變當地人的習俗,制定了新的禮節,教會他們守三年之喪,所以來得晚。"周公歎息說:"魯國將來必定要向齊國稱臣了。為政繁瑣,百姓就不會親近;為政簡易,百姓才願意歸附啊!"
周公死後,其子伯禽先前已受策封,是為魯公。魯公伯禽初受封到魯國(今山東省曲阜市)。魯國從周公開始,到頃公一共傳了三十多代,由於魯國固守周的舊制度,春秋以後果然逐漸衰落了。到了戰國時,魯國被楚國的考烈王滅掉。被迫遷居下邑(指國都以外的所屬城邑),其公族子孫就以國名為姓,世代相傳姓魯了。
聚集地:
遷徙分佈
起初魯氏多分佈在山東省。當時的魯國,擁有非常廣大的封地,包括現在山東省滋陽縣東南,到江蘇省沛縣,安徽省泗縣的一帶。早期的魯姓人大多集中在這些地區。
到了戰國時期,魯國被楚國滅掉。被迫遷居下邑(國都以外的所屬城邑),魯姓人士也就逐漸向其他地區繁衍。今出現在浙江紹興等地。
堂號
有史書記載的魯氏的郡望堂號較少。
家乘譜牒
歷史名人:
歷史名人
一開始便光彩奪目的魯氏,早在春秋時期就出了兩位迄今仍被受中國人敬仰的了不起的人物。那就是被後世舉為土木工匠祖師的魯班,和以義不帝秦而被傳誦千古的魯仲連。
魯班,春秋末期魯國人,古代著名的建築工匠,他不僅能建築"宮室台榭",而且在征戰頻繁的年代,曾造"雲梯"、"勾強"等攻城、舟站的器械。相傳他創造了"機關備具"的"木馬車";發明曲尺、墨斗等多種木製工具;還發明磨子、碾子等,他的確是少有的勤勞、機巧的匠工,受到社會普遍的讚揚,稱他是"機械之聖"。對後世影響很大,幾千年來,一直被奉為木工、石工、泥瓦匠等工藝部門共同祖師,稱他為"魯班爺"。
魯肅,字子敬。三國時吳國東城人。家富於財,好施與,的鄉邑歡心。周瑜為居巢長,故過候,且求資糧,肅有米六千斗,以一半與之。瑜遂薦於孫權,獨建議結劉備拒曹操。權甚重視。魯肅為人方嚴,雖在軍陸,手不釋卷,善談論,又能屬文,思度弘遠,有過人之明。"德化為治"是中國一個傳統的崇高政治理想,數千年來想而往之,卻極少有人能夠做到。而在大約兩千年以前的東漢時期,卻的確有人辦到了,那就是東漢肅宗時的中牟令魯恭。據史書記載,魯恭當中牟令時,以德為治,結果出現了"三異",那就是"蟲不入境,化及禽獸,童子有仁心。"如此的政治境界,魯恭辦到了,真是魯姓人士最值得自誇的一項莫大的殊榮。
魯迅,浙江紹興人,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和革命家。文學著作主要有《吶喊》、《彷徨》、《野草》等。他的評論文章尖銳深刻地剖析了當時黑暗的社會和政治,對其進行了無情的揭露,由此遭到了當時反動政府的仇視。同時,他的詩作也非常出色,像"寄意寒星荃不察,我以我血薦軒轅"的詩句,充分表現了其滿腔救國家於危難中的愛國熱誠。他雖然沒有加入共產黨,但卻是中國共產黨最親密和最可信賴的朋友。
【魯姓寶寶起名用字參考】
魯姓寶寶取名最好不用聲母是d.t.n的字為名,首字最好不用零聲字母或拼音是y.w開頭的字。雙字名應避免全用l聲母.u韻母或上聲字。最好不全用上下結構的字。您的姓氏筆畫為15畫。
【魯姓起名查詢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