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Ji
郡望:京兆郡
名人:計然,計有東,計東
勝跡:缺
文獻:計氏家譜
歷史:計姓在大陸與台灣均未進入前一百大姓。計姓的遠祖始於上古時期,傳說是古代帝王夏禹的後代,因此計姓起源於大禹的姓氏,姒姓。到了周代,周武王建立商朝後,封古帝少昊的後代在「莒」(今山東膠縣)這個地方,於是成立了諸侯國莒國,建都計斤,於是莒國的公族後代就用國都中的「計」字為姓。計姓後來在京兆郡發展成望族,世稱京兆望。
補充資料:
姓氏起源:
關於計氏的姓氏來源說法為下:
源自姒姓,是禹的後代,以封國為姓。夏商時有計國(在今山東膠縣西南),是夏禹後人的封國,計國被周人滅後,禹的後人就以封國名命姓,遂成計氏。
出自少昊金天氏,形成於西周初年,系以地名命姓。周武王封少昊之後於莒,建都於計斤(在今山東膠縣西南),即《左傳》中所說的"介根"。莒國王族的後裔,以祖上建都地名命姓,成為計姓的又一支。
為他姓所改。《通志.氏族略》載:"辛氏改為計氏。"計姓望族居齊郡(今山東臨淄)、京兆(今陝西長安東)。
聚集地:
遷徙分佈
三、堂號
"晉鑒堂":南宋時候簡州知州計有功在臨時首都向皇帝獻了自己寫的《晉鑒》,要皇帝以東晉偏安當鏡子,去恢復中原。後來被提舉兩浙平鹽公事。
歷史名人:
計衡:宋代朝奉大夫,字致平,紹興進士。歷監察御史,出守池州,轉朝奉大夫。居官多善政。游太學時,上書言天下大計,高宗嘉之。及卒,家無餘資,時稱清白吏。
計禮:明代刑部郎中,字汝和,浮梁人。天順進士。以畫菊,落筆皆用草書法。時云:"林良翎毛夏昶竹,岳正葡萄計禮菊。"
計楠:清代畫家。官函吉安訓導,耽著迷,精繪事,尤喜畫紅梅,時稱計紅梅。有《一隅草堂稿》。
計默:清代詩人,文學家計東之子。濡染家學,以詩文游四方,工入太學。有《菉村詩抄》。
計然:春秋時越國學者,一名計研。其先為晉國亡公子。本姓辛。後改姓計。他不事王侯,潛心於學,博學善計算。
計有功:宋代右丞議郎,字敏夫,安仁人。知簡州時,有政績,提舉兩浙西路常平茶鹽公事。因功為張浚從勇,嘗居浚幕府。紹興中譴詣行在奏封,獻所著《晉鑒》。又有《唐詩記事》傳世。
【計姓寶寶起名用字參考】
計姓寶寶取名最好不用聲母是q.x的字為名,雙字名應避免全用j聲母.i韻母或去聲字,首字最好不用零聲母或拼音是y.w開頭的字。最好不全用左右結構的字。注意名的意義與"計"字的"計算"的含義相連不要產生不佳的歧義。您的姓氏筆畫為9 畫。
【計姓起名查詢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