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Lan
郡望:汝南郡
名人:藍玉,藍瑛,藍蔭鼎
勝跡:缺
文獻:藍氏續修族譜
歷史:藍姓在大陸未列入前一百大姓,但是在台灣是第六十六大姓。對於藍姓的起源,古書中未有十分詳盡的記載,最早出現是在戰國時期,梁惠王三年,秦子向命受封於藍田(今陝西藍田),人們稱他為「藍君」。可能是他的後代子孫以封地名中的「藍」為姓。古書記載戰國時中山有大夫藍諸,藍姓郡望中山,可能與此有關。但是,具體如何,古書中沒有詳細記載。藍姓現多被誤寫成「蘭」姓,但是,兩者起源並不相同。
補充資料:
姓氏起源:
關於藍氏的姓氏來源說法為下:
出自羋姓。春秋後期,楚國有個大夫叫亹,因任藍縣尹,又稱藍尹亹。藍尹亹的後代子孫以"藍"為姓,稱為藍姓。
出自嬴姓,為伯益之後。梁惠王三年,秦子向受命為藍(即藍田,今陝西藍田縣)君,他的後代遂以地名命姓,稱藍姓。
藍姓現多作蘭姓,其實藍姓與蘭姓本不一宗。蘭姓出自姬姓,是春秋時鄭國公族的後代。
聚集地:
遷徙分佈
藍氏,在台灣為第六十一個大姓。其住地,以台北一地最盛,其次是南投,屏東兩地。藍氏自閩粵一帶遷居入台,是在清代的初年 。當時,一位叫作藍鳳的漳州人到達今台南縣的大農村和大康村開基。康熙六十年(公元1721年),朱一貴起義反清時,又有一位粵籍義民藍溢海定居於下淡水港。
三、堂號
"戒君堂":春秋時期楚昭王時,伍子胥為報楚平王殺父之仇,率領吳軍攻破楚國郢都。楚昭王倉皇出逃到成臼河邊。這時有一條船離開岸邊,昭王認得船上是藍尹亹及其妻兒,就大聲喊:"快讓我上船!"沒想到藍尹亹毫不理睬。昭王又大叫了好幾次,藍尹亹才回答說:"自楚立國以來,從沒一個國君丟棄過國都,現在楚國滅亡都是你的錯,你還過河幹什麼呢?"昭王沒有辦法,只好從陸路逃到隨國。後來昭王在秦國的幫助下回國復位,這時藍尹亹又來求見。昭王一聽說他來了,頓時大怒,要把他抓起來。令尹子西在旁勸阻說:"他敢來總有道理,先聽聽他怎麼說吧。"昭王於是派人去問,藍尹亹回答說:"上一任令尹子常就是因為積怨太多,引起國人不和,所以敗給吳軍。現在大王還想走他的老路嗎?我在成臼河不救大王,是為了懲誡大王,希望大王有所改變。我現在來就是看看大王改了沒有,大王若仍不願改,楚國就完了,既然如此,我這條命又有什麼值得顧惜的呢?"昭王為了警誡自己,於是重新任用了藍尹亹。
歷史名人:
歷史名人
藍采和:唐末逸士,傳說中八仙之一。他常著破爛藍衫,一腳著靴,一腳跣行,夏天則在衫內加絮,冬天則臥於雪中。每行歌於城市乞索,持大拍板。常醉踏歌:"藍采和,世界能幾何?紅顏一春樹,流年一擲梭"。後於濠梁酒樓上飲酒,有五色雲覆其上,飲畢,乘雲鶴去。
藍 玉:明朝人,常遇春妻弟。隸屬常遇春麾下,每戰皆先登陷陣,屢立戰功,封為涼國公。後恃功專恣,為太祖所惡,以謀反罪誅死,坐累列侯功臣、文武大吏以至偏裨將士2萬餘人。
藍天蔚:早年以官費留學日本士官學校。回國後,任湖北新軍統帶兼湖北弁學堂教員。武昌起義時與吳祿貞等策劃北方新軍起義,未成,潛逃上海,被民軍推為關東革命大都督,北伐軍總司令,駐節煙台。1921年任鄂西聯軍總司令,隨後被軍閥孫傳芳擊敗,死於四川。
藍廷珍:清代福建水師提督。康熙年間由把總升任溫州游擊,屢敗海賊。後又升南澳鎮總兵。隨施琅入台灣,平朱一貴,官至福建水師提督,加左都督。
藍 瑛:明末畫家。擅山水,早年風格秀潤,後漫遊各地,風格變為雄奇蒼老。兼工人物、花鳥、蘭竹,骨力峭勁,各具意態。世人稱他為"浙派殿軍"。
【藍姓寶寶起名用字參考】
藍姓寶寶取名最好不用聲母是d.t.n的字為名,雙字名應避免全用l聲母.an韻母或陽平調的字。最好不全用上下結構的字。注意名的意義與"藍"的"藍色"含義相連不要產生不佳的歧義。您的姓氏筆畫為20畫。
【藍姓起名查詢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