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Gu
郡望:新安郡
名人:古弼,古之奇,古革,古柏
勝跡:缺
文獻:古氏族譜, 古氏歷代採訪錄
歷史:古姓人口在台灣排名第七十五位。周族原居住在邰的地方(今陝西省武功縣),後來經常受到周圍的遊牧民族的侵襲,居無寧日。後稷的第十二代子孫古公父,也就是周武王的曾祖,遂率眾人另辟家園。結果在歧山(今陝西省歧山縣)定居,父治力農業,政治各方面的改革。終於建立了強大的周族。他的後人為了紀念他,以他的名號為姓氏,形成了古氏。北魏時吐奚氏的後代也有改姓為古的。
補充資料:
姓氏起源:
上古周文王的祖父古公直父,其後代一支子孫,為了紀念祖上就以祖父稱號為姓,世代相傳姓古。
聚集地:
遷徙分佈
台灣的古姓在諸姓中為第八十二位。其居住地區,以新竹、苗栗等地為最多,且多採用聚族數古戶而居的形式。這類村莊在苗栗西湖、台中東勢、屏東潮州、竹東、楊梅等地幾乎隨處可見。古氏遷台,發生於清康熙年間。康熙六十年(公元1721年),朱一貴起義以反清復明相號召,稱「大明重興元帥」時,就有古氏從廣東五華來台開基,其中義民古蘭伯、古芬興等就居住下淡水港東西二里處。至乾隆年間,又有一支古氏從泉州移台,初居今桃園縣龍潭坡,後遷住台北、台東、新竹等地。
堂號
望出新安、新平、河內。
歷史名人:
古公直父——即周太王。他父親公叔祖類去世後,他即位繼續從事後稷、公劉的事業,做了很多德義的事業,整個都邑的人都擁戴他。這時,薰育、戎、狄都來攻打他,為的是要獲得財物,古公直父就給了他們;過了不久,又來攻打,這回卻是為了要得到土地與人民。人民都憤怒了,想要對抗。古公卻說:「人民擁立君主,是為了替他們謀福利。現在戎狄所以要攻擊我,是為了我的土地和人民人民屬於我和屬於他們,那有什麼差別呢!人民卻要為了我的原因而戰鬥,那等於是殺了他們的父子以做他們的領袖,我不忍心這麼做!」於是就和他自己親近的部屬離開豳地,渡過漆、沮二水,越過梁山,定居於歧山下。豳地整個地方的人,扶老攜幼,全又歸附古公於歧山下。其他的地方,風聞古公的仁愛,也多來歸附他。到了這時候,古公就揚棄狄戎 的習俗,而營建城池宮室房屋,將人民分成幾個邑落居住;又置職有專司的五官。於是人民都歌詠樂詩,頌揚他的德業。古公的長子名叫大伯,次子名虞仲;太姜又生了幼子季歷,季歷聚了大任,大姜、大任都是有賢德的婦人,因此季歷與太任生下了昌,而有聖王的瑞應。古公說:「我們這一族應當有王者出現,這該是在昌吧!」長於太伯、次子虞仲曉得古公的意思,想要立季歷繼承他,以便將來傳位給昌,於是兩個人就逃到南蠻之地,學當地土著習俗,表示不再回中原,以此讓位給季歷。古公去世後,季歷繼立,就是公季,公季去世後,子昌繼立,那就是西伯。後人尊號為文王。又追尊古公為大王。
古弼——後魏時的代州人。為人忠厚,善於騎射。因戰功卓著而封為靈壽侯。歷位吏部尚書,雖然事務殷湊,但堅持讀書不輟。太武帝稱讚他為社稷之臣。文成帝即位後,他因被誣告而處死,時人都為他叫冤。
古之奇——唐朝人。他寫過一篇奇文,名叫《縣令箴》云:「政不欲猛,刑不欲寬。寬則人慢,猛則人殘。小惡無為,涓流成池。片言可用,毫未將拱。勿輕小道,大車可覆。不恕而明,不如不明。不通而清,不如不清。」說到當縣官應做些什麼,也說到清官還在次要,更重要是通曉世事,心地仁愛才有益於百姓。
古柏——江西尋鄒人。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,在廣東從事黨的工作。大革命失敗後,領導尋鄔學生、農民舉行武裝起義。後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一縱隊政治委員、中共尋鄔縣委書記。1931年後歷任中共紅一方面軍總前委秘書長、中央工農民主政府糧食部長、紅軍獨立師師長和紅軍十一軍軍長等職。1933年因擁護毛澤東提出的正確路線和政策,受到王明「左」傾路線的迫害和打擊。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後,留在根據地堅持鬥爭,任粵贛軍區游擊司令。1935年底在廣東龍川山區和國民黨軍隊作戰中英勇犧牲。年29歲。
【古姓寶寶起名用字參考】
古姓寶寶取名最好不用聲母是k..h的字為名,雙字名應避免全都用g.聲母.u韻母或上聲字。首字最好不用上聲字首字最好不用零聲母或拼音是y.w開頭的字。注意名的意義與"古"字的"古老"含義相連不要產生不佳的歧義。雙字名最好首字筆劃多而末字筆劃少,單字名最好用筆劃少的字。您的姓氏筆畫為 5畫。
【古姓起名查詢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