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Kuang
郡望:晉陽郡
名人:匡章,匡衡,匡如桐,匡才
勝跡:缺
文獻:匡氏重修家乘
歷史:早在周朝時,鄭國有地名為匡邑(今河南省扶溝縣),而且衛國也有匡邑(今河南省雎縣),當地的居民中就產生了以地名為姓,稱為匡氏的人。又傳說周武王部下匡候的後裔中,曾有七兄弟,在山上搭草屋而居,該山就被稱為匡廬山。而後來的居名中,就有將匡作為他們的姓氏。春秋時,魯國一名為句須的官員,被封於匡邑為官,被稱之匡邑宰。他的後代就以他的封地為姓氏。
補充資料:
姓氏起源:
關於匡氏的姓氏來源說法為下:
春秋時期,魯國大夫施孝權的家臣句須任匡邑(河南長垣西南)宰,即為匡地的地方長官,其孫以祖父居官地名命姓,遂為匡姓。到北宋初年,為避太祖趙匡胤之諱,改匡姓為主姓。政和年間朝廷認為民姓中有主姓,大為不妥,遂令主姓改為康姓。北宋以後,有的康姓恢復了祖姓,仍為匡氏。
上古時有匡國,周武王時,匡侯的後裔匡俗兄弟七人在廬山結廬而居,因此又稱為廬山匡氏。
周代鄭國有匡邑(河南扶溝縣西南),當地人多以邑名命姓,稱匡氏。
春秋時期,魏國亦有匡邑(河南雎縣西),當地居民,多以邑名"匡"為姓,也稱匡氏。匡姓望族居晉陽。(今山西太原)
聚集地:
遷徙分佈
堂號
"鑿壁堂":漢代匡衡,幼時家貧好學,因無錢買油用燈,乃鑿壁偷鄰居家的燈光讀書,終於成了大學問家,累官太子少傅。元帝時為丞相,封樂安侯,所以又稱"樂安堂"。
歷史名人:
匡衡:西漢經學家、丞相,元帝時被封為樂安侯。他善於講《詩》。一次他與別人講《詩》時,相互駁難,別人被說得啞口無言,只好慌忙地穿著鞋溜走了。時人有"匡說《詩》,解人頤"諺語流傳。
匡才:元代名將,以軍功卓著,晉沂邳河東元帥。後戰死。
匡章:戰國時齊國名將,又稱匡子、章子。屢立戰功。卓有建樹。
匡愈:明代名醫,字希賢,精於醫術,曾隨三保太監鄭和三次出使外國,以名醫家聞於當時。
匡福:明代抗倭名將,穆州人。太祖時,為騎尉。守東海,擊倭有功,授武德將軍。
【匡姓寶寶起名用字參考】
匡姓寶寶取名最好不用聲母是g.h的字為名,雙字名應避免全用k聲母.uang韻母或陰平調的字。最好不全用內外結構的字。注意名的意義與"匡"字的"糾正""救助"的含義相連不要產生不佳的歧義。雙字名最好首字筆畫多而末字筆畫少,單字名最好用筆畫少的字。您的姓氏筆畫為 6畫。
【匡姓起名查詢】